金秋到,稻谷黄。连日来,全县各地的稻田里稻浪翻滚,种植大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割,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高效协同,实现了收割、装运、烘干、入库一体化无缝衔接,确保颗粒归仓,全县粮食总产量有望在前两年基础上实现“三连丰”。
9月28日,在凤山镇李家咀村水稻田里,农机手开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金黄的稻穗很快被卷入机器,自动脱粒成稻谷后等待装车。罗田县建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涂建刚 今天割了300亩,全套服务下来每一年差不多接近上万亩,包括无人机收割、耕种收全套服务。同样收割的场景,也出现在三里畈镇苍葭冲村任鹏家庭农场。这个农场今年种有三百多亩水稻,通过采取低茬收割的方式,留茬10到15厘米左右,方便后续油菜种植,同时利用水稻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低板结程度。
三里畈镇任鹏家庭农场理事长 张平 连续5年水稻产量,一直达到了1400斤左右。每年在这个旱情和病虫害防治,我们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旱情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抽水抗旱,保证在出谷扬花的时候,防止高温。近年来,三里畈镇通过“村集体公司+种植大户+农户”以及“专合社+农户”的模式,以组织引领、大户带动、农民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以市场主体为龙头,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链条,涵盖机械化插秧、施药、田间管理、收割及烘干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农业种植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里畈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罗志君 三个变化,粮食增产了,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推广农业机械化,今年,三里畈镇水稻种植面积32000余亩,预计产量过4000万斤,较2024年增产5%以上。谷桩变矮了,我们积极推行低茬收割,留桩10-15公分,方便后续种植油菜,也解决了在田里烧秸秆的问题;秸秆回收了,积极与畜牧养殖主体对接,推行秸秆回收利用,和以肥换秸秆,让农牧互利融合,生态发展。2025年,我县中稻种植面积达39.38万亩,预计总产量20.83万吨,全县粮食总产量有望实现“三连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促进中心主任 陈志敏 取得粮食丰收,我们主要是推广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品种,如河铺生产的“珞红优1564”“易两优311”等品种,发展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提高了种田大户的积极性;同时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多措并举提升粮食单产,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水稻“一喷多促”等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力度,重点抓好水稻统防统治工作,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熊应彪)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