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田县三里畈镇将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创新推行“企业+基地+农户”联动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同步引导农户参与订单化小户种植,形成了规模化与特色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使药材产业越做越大。
这几天,在三里畈镇裕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野菊花种植基地,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对田块进行补栽、压膜、修整,农技人员与合作社负责人现场指导药材种植。
为了推动本地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三里畈镇裕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整合零散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这种“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模式,不仅让村民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实现了“租金+薪金”的双重增收。
三里畈镇裕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水文 我们先后在全镇27个村流转土地,带动农户种植野菊花6000亩。
随着规模的扩大,裕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为此,合作社在适度规模种植的同时,带动其他周边村参与进来分散种植,一起把中药材产业做大。
三里畈镇裕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水文 我们每年育十亩野菊花苗子,免费发放给农户进行种植,我们负责回收。目前这种模式每亩的收益大约在3000元,除去基本成本1000元左右,每亩的纯收益在2000元以上,现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目前,裕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在三里畈发展野菊花种植以外,还在胜利、平湖、匡河、白庙河等乡镇发展野菊花种植,以自身市场优势保障收购,使野菊花种植有人管、有人收。
在三里畈镇七道河村正如种养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基地,村民们忙着给白芨进行除草、清沟。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现场查看白芨生长情况。
三里畈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何勇 过去两天温度低,对白芨的生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只要温度起来之后它就能够恢复。
县正如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正如 合作社目前栽种了60亩的白芨,10亩的杜仲树苗,12亩的油茶树。还打算种一些板蓝根,还有白前草,以短养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搭配种植不同的中药材,套种长期木本药材,正如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药材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市场供不应求。
县正如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正如 下一步打算把白芨种了以后,再换地方加种几十亩,发展到200多亩的面积。
三里畈镇地势海拔低,气候温和,特别适合各类中药材生长,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中药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里畈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何勇 三里畈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销售收入过亿元,全镇中药材种植市场主体有20多家,带动近3000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
近年来,三里畈镇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本底,充分利用岗坡荒地的资源优势,通过盘活岗坡荒地、创新套种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市场主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三里畈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何勇 下一步,我镇将立足以中药材为主要特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组建技术专班,深入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指导,手把手指导农户开展生产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指导种植户延伸中药材收购、加工、品牌创建等全产业链发展,探索形成三里畈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为农户增收、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熊应彪)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