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田县凤山镇上石源河村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齐心协力育产业、稳扎稳打强治理、持续发力美环境,内外兼修打造和美乡村,绘就新时代乡村美丽画卷。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罗田县凤山镇上石源河村的大自然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规模宏大、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是全县最大的菜篮子,也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走进上石源河村蔬菜种植区,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数十名务工群众正在采摘黄瓜,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热情。务工群众 我们在家门口做事,很方便,一个月有几千元的工资,又可以照顾老人、小孩。
上石源河村以前产业结构单一,而且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2023年,上石源河村与县大自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200亩,引进山东第六代温室大棚建设模式和种植技术,新建日光温室大棚,并同步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温控风控系统,补齐我县蔬菜产业短板,带动群众流转土地得租金、务工劳动得薪金。罗田县大自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德宁 项目落户到上石源河村,效益比较明显,保证了蔬菜食品安全,种植全部采用有机肥,绿色种植,已经取得了10个绿色认证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创造十几万元的经济收入,有165户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受益,女工80元一天,男工是100多元一天,每年发放的务工费100多万元,每年的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有了市场主体和良好环境的双重加持,上石源河村先后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森之源家庭农场、特色果园和帮扶车间,走出了一条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凤山镇上石源河村森之源家庭农场 袁志军 每年做两季平菇,每一季四万棒,平均下来每年十万包左右,忙的时候附近的村民来务工,人均增收三至五千元。凤山镇上石源河村党支部书记 袁敏 大自然循环农业产业园投资2500余万元,建设完成32个高标准温室大棚,为70余户脱贫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推进村级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村集体特色果园采摘基地建设,去年葡萄产量达1万斤以上,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吸纳20余位村民进园务工,为脱贫户增收4万元以上,进一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和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能力。
在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上石源河村一方面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春季战役、夏季清洁、乡村环境大清扫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全村人居环境日日提升、月月提质。另一方面,开展石源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改建加固4座当家堰、1座漫水桥、2处观景鱼鳞坝,稳步推进2800米河道清淤、加固、周边绿道建设。同时,利用省经信厅驻点帮扶机遇,争取资金100多万元,拆除“五小”19处,新建文化墙15处、农耕广场农耕文化科普6处、新增绿化面积1700平方米。省经信厅驻上石源河村第一书记 储成宝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山上山下的资源,坚持规划在先,统筹山上旅游资源和我们上石源河村既有的农业基地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上石源河驻点村的帮扶力度,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罗田上石源河村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的上石源河村,房舍洁净如洗,路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小院布置得别具一格,环境优美、生活宜居、产业红火,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编后:外塑环境颜值,铺就村庄宜居底色;内铸产业发展,积聚强势发展动能。上石源河村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作者:马全英 黄林源 黎淇淇)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