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县文化馆组织编撰的《罗田非遗》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继《罗田民歌》《罗田民俗》《罗田关寨》《罗田名人》等书籍出版后,县文化馆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再次为罗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作为《罗田词典》地域文化系列丛书的最新力作,《罗田非遗》全面梳理了罗田县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10大门类的非遗资源,荟萃了《板栗土鸡汤制作技艺》《红色革命歌谣》等62项市级非遗项目精华,生动再现了罗田作为“大别山非遗文化宝库”的独特魅力。书中不仅收录了省级非遗项目《万密斋传说》等经典案例,更创新性融入钩编、竹编等乡村工匠技艺的传承实践,展现了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 《罗田非遗》执行主编 饶俊华:该书力求做到权威性、知识性、通俗性相统一,在文稿写作上注重记述,语言平实,旁征博引,严选史料;文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编排上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它全面展示了罗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荟萃了其中的精华,是罗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成果。
自罗田县启动非遗数据库建设以来,通过出版《罗田民俗》《罗田民歌》等系列专著,建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形成了“保护—传承—创新”的良性循环。九资河校区等地的非遗体验课堂,让年轻一代在剪纸、印子粑制作等互动中感受文化根脉,而《罗田非遗》的问世则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文献支撑,助力罗田以“非遗+旅游”模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大别山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
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 《罗田非遗》执行主编 饶俊华: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对罗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对于推动罗田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琪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