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罗田县组织文艺工作者赴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进行创作采风,通过深度参观、座谈交流与人物访谈,挖掘地质遗迹背后的自然与人文故事,为文艺创作注入新灵感。
采风团走进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这座湖北省内唯一的国家地质博物馆分馆。馆内陈列的黄河剑齿象化石、28亿年前的古陆核岩石标本,以及记录大别山造山运动的高压变质带遗迹,让文艺工作者们驻足细观。在专家引导下,大家还通过哲人峰花岗岩、龟峰山“天下第一石龟”等地质奇观模型,深入理解大别山作为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的科学价值,感受大别山的沧桑演变。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心科普宣教科科长 李凤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有着雄伟壮丽的山川、深邃幽静的峡谷、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大自然的杰出艺术品。它还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建筑、民俗风情交织。通过征稿,希望吸引更多人了解它,激发大家对地质公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座谈会上,地质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学者系统介绍了公园的科研成果与生态保护实践。据介绍,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4处世界级、21处省级地质遗迹,其核心的罗田黄土岭古陆核、天堂寨哲人峰等景观,不仅藏着28亿年的地球演化密码,更融合了红色文化、生态脱贫的当代故事。
罗田县作家协会 周爱妩 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地质科普知识,每一个地质层,如同历史的书页,每一块岩石,都承载着沧海桑田的故事,展现了独特自然与人文视角,为我们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本次采风是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文艺征稿活动的重要实践,创作者们将以文学、摄影、短视频、美术等形式,展现大别山红色岩石与红色精神交织的独特魅力,助力地质公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
(作者:董琪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