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田县残联始终聚焦残疾人群体急难愁盼需求,以民生保障为核心,在残疾人就业创业、康复托养等服务领域持续精准发力,切实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8月25日,凤山镇李家楼村铭晨箱包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8名残疾工人正娴熟地赶制箱包,经她们巧手缝制的手提包精致时尚,很快堆满了成品区。
工人 童亚秋 工厂办到家门口后,我在这里上班每天都有些收入,能改善我的生活。
2024年9月,大别山铭晨箱包有限公司落户李家楼村,主营旅行箱、手提包等多品类箱包生产,车间设手工、车工两大工种,实行“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制度。为助力残疾人就业,公司创新“边招聘、边培训”模式,帮助残疾人掌握技能,让他们凭双手创造价值、实现自我突破。
凤山镇李家楼村党委书记 刘迁移 自开业以来,务工村民从以前的40多人发展到80多人,残疾人有8个,在这里做事一个月也有3000多块钱。
今年以来,县残联以就业创业关爱行动为抓手,多举措拓宽残疾人就业路。开展多领域实用培训,2024年投入省、县资金22万元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53人。组织“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搭建“暖阳工坊”及“康复+融入+创收”就业互助平台。同时,2024年培育省级自主创业残疾人2名、残疾人技术能手5名,落实县级扶持政策,累计扶持14户残疾人个体户,为3名残疾人发放驾照补贴,建成3家残疾人就业基地。
罗田县残联理事长 范先智 为有效打通残疾人就业壁垒,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县残联大力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已开展新业态无人机和电商培训20人,非遗刺绣项目培训2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30人,并积极与社区、部门和企业对接,开拓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同时,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兑现政策扶持。
走进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语言训练室、感统训练区、作业训练台等区域里,医生正辅助孩子练习站立行走、开展社交游戏。县残联将残疾儿童康复作为改善其生活质量、助力融入社会的关键,通过实施0-15岁残疾儿童专项康复救助,积极宣传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按需选择定点机构接受服务。
罗田县总医院妇幼保健院院区儿童康复中心主任 夏菊玲 儿童康复中心主要针对脑性瘫痪、运动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等疾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使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在康复之路上更早达到目的地,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年来,县残联深入落实中央和地方脱贫政策,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推送监测户预警信息、开展个性化帮扶、宣传落实政策等措施,建立残疾人民生项目清单,聚焦康复、就业、兜底保障等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提升残疾人幸福感与获得感。
罗田县残联理事长 范先智 下一步,将创新理念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需求,持续致力于提升残疾人群众生活质量,在残疾人办证、康复、就业、辅具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服务,真正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增强残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周洪扬 朱晓蝶)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