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务工的“打工夫妻”到返乡创业的“养殖搭档”,从濒临倒闭的养猪场到存栏近6万只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骆驼坳镇学堂村党员瞿丽与丈夫曾跃辉,以夫妻同心的坚守、敢闯敢干的魄力,在乡村土地上开辟出产业致富路,更让周边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中温暖又有力的“夫妻档”榜样。
初见瞿丽、曾跃辉夫妻俩时,他们正俯身于养殖场车间给鸡蛋装箱打包,瞿丽双手熟练地将装满鸡蛋的蛋托嵌入纸箱,曾跃辉仔细用胶带封箱,两人无需过多言语,装盒与封装的动作流畅自然,透着并肩打拼沉淀下的默契。
瞿丽是土生土长的学堂村人,曾跃辉是四川省遂宁人,两人在外务工多年,积累了丰富职场经验。2019年,瞿丽看到家乡荒芜的土地、需要照顾的家人,村里的留守妇女,瞿丽决定回乡创业。
罗田县瞿丽养殖家庭农场 瞿丽 作为一名党员,我总觉得自己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当时家里有个濒临倒闭的养猪场,我就想着能不能把它改造一下,做点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
经过市场调研,她发现蛋鸡养殖前景广阔,很适合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就业。2020年,瞿丽将家中养猪场转型为规模约2万只的蛋鸡养殖场。创业初期,从鸡舍改造、种苗引进到饲料配比、疫病防控,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
罗田县瞿丽养殖家庭农场 瞿丽 那段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忙得常顾不上吃饭,但看见鸡群健康生长,心里就多份底气,第一批蛋下来以后,所有疲惫焦虑都散了,这是我的创业成果,更是作为党员给家乡趟路子的第一步,再苦都值了。
瞿丽独自扛下的艰辛,远在广东的丈夫曾跃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20年底,他辞掉广东的工作,回到学堂村与妻子并肩投入养殖事业。从此,夫妻分工明确,瞿丽主抓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细致把控鸡舍温度、饲料配比、疫病防控等环节,曾跃辉负责市场对接和人员统筹,跑销路、谈合作、安排排班,把“后勤”和“外销”打理得井井有条。夫妻同心协力,养殖场运转渐入正轨,鸡蛋产量、质量稳步提升,销路也越来越广。
罗田县瞿丽养殖家庭农场 曾跃辉 为了家庭,我2020年毅然辞职回家,跟老婆一起经营这个养鸡场。我相信经过我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养鸡场,我们的家庭肯定会越来越好。
经过夫妻俩的不懈努力,养殖场逐步走上正轨。2024年,新建一栋4.1万只规模的现代化、自动化新鸡舍,实现产业升级。如今,两栋现代化蛋鸡养殖场总规模近6万只,喂料、清粪、捡蛋全流程自动化,既提高了效率,也让工作环境更整洁舒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瞿丽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养殖场成了当地留守妇女的“增收驿站”。
村民 徐秋银 在门口的农场打工,照顾孩子方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在瞿丽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不仅改善了家庭条件,还减少了因留守产生的家庭矛盾、儿童教育缺失担忧等问题,促进了家庭和睦与乡村和谐。
罗田县骆驼坳镇学堂村妇联主席 欧阳晓晴 他们夫妻二人给我的印象是总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遇到任何事情他们都能坚持。
瞿丽夫妻俩用坚韧意志、敏锐眼光和无私情怀,开辟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更多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共建美好生活树立了榜样。
罗田县瞿丽养殖家庭农场 瞿丽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先进的养殖技术,争取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就业增收,让大家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作者:段豪)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