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中科院水生所大数据首次揭示长江江豚昼夜活动规律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在长江干流、鄱阳湖、洪湖老湾故道等地,通过数千小时的声学监测,在现代航运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团队利用监测大数据首次揭示了长江江豚昼夜活动规律。5月28日,第五届“全民爱豚月”武汉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邱建松博士分享了他和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

    5月28日,第五届“全民爱豚月”武汉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邱建松博士分享了他和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

    自然界中的物种活动规律是比较稳定的,但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暂时变化。邱建松博士团队发现,在不同区域的江豚有着不同的活动规律,野外江豚喜欢白天活动、迁地保护区的江豚则偏好夜晚活动。“这主要是由于受昼夜分布不均的航运影响。”邱建松解释,长江江豚对船只以及噪声都很敏感,航运产生的声学干扰以及船体的干扰,都会让江豚逃离,或减少捕食活动。

    白天,江面上没有船时,江豚自由捕食活动;有船时,它就躲藏选择夜间捕食。如果船离开了,次日江豚会恢复白天活动。这也是野外和迁地保护区江豚活动规律不同的原因。长江中下游船舶航运产生的水下噪声,严重干扰江豚的声呐探测与通信能力。邱建松团队的研究揭示,航运甚至会打乱江豚昼夜活动规律。与野外晚上活动的长江江豚相似,已知活动规律的全球24种小型鲸豚中,超过90%都是晚上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是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但长江作为全球船舶航运最繁忙的内陆河流,高强度航运会“挤压”长江江豚生存空间,其产生的水下噪声,对长江江豚产生严重且持续的影响。这项研究,为“黄金水道”如何与“微笑天使”保护和谐共存提供了科学标尺。

    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及志愿者共同呼吁,希望有关部门优化航道设计,给长江江豚预留出活动空间,通过限制长江江豚分布活跃的区域船舶通行速度、强度等方式,来实现航运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据了解,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发起“听豚计划——宁静长江”公益行动,计划联合交通、环保等部门,在长江江豚栖息地实施声环境管控措施。

    编辑:熊展平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