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小小试剂盒“藏”着一座实验室,“生死时速”救人性命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蜱虫是藏在林地田间的“吸血刺客”,人被蜱虫叮咬后可能会感染病毒,起病急、易误诊、进展快,重症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昕教授带领医工融合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首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定量检测试剂盒”,可在45分钟内完成病毒核酸定性、定量检测。

    郑昕教授展示自主研发全球首款蜱虫病毒快筛试剂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蜱虫病的学名,因蜱虫体内的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导致,多发于农村。有了这款试剂盒,乡镇医生就能第一时间为患者确诊,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7月9日,在新投用的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大楼,记者看到这款小盒子。郑昕教授风趣地说:“别看它才手掌大小,里面藏着一间实验室呢!”

    【研发者说】

    讲述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蜱传疾病防治中心主任 郑昕

    蜱虫病的救治,就是在与死神赛跑,尽早诊断并动态监测病毒量尤为重要。早诊断的金标准是病毒核酸检测,但传统核酸检测方法需要PCR(基因扩增)实验室,大多数乡镇医院不具备这个条件,只能将患者血样往大医院送,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将诊断关口前移?今年,我们医工融合团队成功研制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定量检测试剂盒”。这款手掌大小的试剂盒把整个PCR实验室都藏在其中,能精准识别大别班达病毒,灵敏度比常规技术提升10—100倍,即使病毒处于潜伏期、在体内数量极低时也能被“揪出来”。

    传统方法采用批量上机,检测时间约2~3小时。而这款新试剂盒能大大压缩检测时长,上机45分钟即可出结果,既能判断是否被感染,还能精准报告患者体内的病毒量,医生可及时掌握病情发展。

    测试前,将样本血清注入试剂盒

    传统PCR实验室需要专门空间和大设备,至少1名专职技术人员值守,而新试剂盒通过极简化操作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盒子上有多个小圆窗,代表着每项检测步骤,只需在试剂盒检测口滴入一滴血清,将其放入台式复印机大小的检测设备,即可完成集成化检测,自动发送病毒定性、定量报告。传统实验室适合批量检测标本,试剂盒则能为一位急诊患者单独开机,完成快检。

    最近,我们研发出一套蜱虫病重症风险预测AI模型,可将试剂盒数据与之联网。有了这套工具,基层医生能和大医院医生一样,快速评估患者重症风险,科学分诊,提高救治成功率。

    我相信,蜱虫病毒检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可将各种各样的病毒放到这个“魔盒”里,让它们“原形毕露”。

    【大众点评】

    讲述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 王璐

    作为一线医生,每一次抢救都是争分夺秒,快速诊断至关重要。

    今年7月6日,一位来自大别山区、被蜱虫叮咬致严重感染的七旬老人康复出院,他正是用了这款新试剂盒,迅速确诊,调整治疗方案,挽回生命。

    检测仪器尺寸相当于一般打印机大小

    蜱虫病患者的病情呈阶段性变化,基层医生有了试剂盒这个小助手,就能及时监测病毒变化并评估重症风险,根据重症风险变化调整临床决策。我深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正助力临床医生更精准地管理患者!

    编辑:赖俊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