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武汉人私藏的“云端观景台”——在龟山,尽览黄鹤楼与长江胜景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太出片了!”登顶龟山,视野豁然开朗——脚下是葱葱郁郁的林荫道,眼前是奔涌万里的长江,武汉长江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跨两岸,鹦鹉洲大桥、杨泗港大桥共同勾勒壮阔天际线,对岸蛇山之上,黄鹤楼清晰可见。在这里,长江的奔涌与黄鹤楼的古朴同框,成为俯瞰大武汉最标志性的画面。

    日落之时,金灿灿的黄鹤楼

    夏日的龟山,是武汉人私藏的“云端观景台”。进入暑假以来,长江日报记者多次登上龟山探访,云卷云舒、江色变幻……全国游客在龟山之巅蹲点看云、看晚霞,看日落,也将黄鹤楼和长江的瞬息万变尽收眼底。

    日落之时,从龟山望去,桥、楼、江,像被金色笼罩了

    镜头里的龟山,光影是城市的呼吸

    摄影爱好者“土豆”,是龟山楚才韬奋书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整个7月,他在龟山拍摄下金光灿灿的黄鹤楼、江面上一秒一色的晚霞、暴雨中的两江四岸、夕阳映射的龟山电视塔……整个朋友圈为他拍下的美景震撼,纷纷请他开慢直播。

    7月10日,夜色中的黄鹤楼、红月亮与长江大桥同框

    “土豆”时常将两部旧手机架在龟山最佳摄影点,用延时摄影记录下长江与黄鹤楼在不同光影中的模样。7月10日,他拍下了挂在黄鹤楼之上的“红月亮”,夜色中的长江大桥车水马龙、灯火璀璨;7月11日,他在龟山之上“吹着狂风淋着雨,看着太阳喝着茶”,手机镜头里的长江之上风云变幻;7月12日、13日、14日,连续三天,他拍下了“漂亮的云”。7月中下旬,他蹲下了“完整日落”,还有夕阳独宠下的金色黄鹤楼……

    夏天,从龟山之巅望过去,江面上的云变幻莫测。

    7月23日下午6点,长江日报记者登上龟山,遇见了在此守候光影的游客。这一天,为《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供稿的专业摄影师简凡专门选在晚上6点半登顶龟山。一个半小时的等候,他拍下江与云、日落,还有夜色中的黄鹤楼、大桥。“一年能来龟山七八次”,最让简凡执着的是观景台旁“古今同框”的机位——将仿古窗棂的剪影和现代鹦鹉洲大桥的绚丽灯光框在同一个画面。“每个季节的感觉都不一样。”简凡指着对岸解释道,“一年四季的太阳夹角不一样,打光效果也不一样。夏天通透,水是蓝的,天是亮的;冬天有雾,藏在两座桥后面的高楼大厦能拍出云雾缭绕的感觉;下雪时候拍,更有意境。”在寻找最佳光线和角度的过程中,简凡和“土豆”成了朋友,互相交流拍摄点位、时机,分享在龟山偶遇的惊艳瞬间。

    追落日、看晚霞,全国游客共赴龟山

    在“云端观景台”龟山,藏着武汉人最熟悉的风景密码,长江的奔涌与黄鹤楼的静美日复一日上演,云卷云舒间,是武汉人看不厌的城市底色。

    位于龟山上的楚才韬奋书院,是许多游客登顶后闲逛的地方。工作人员艾米丽是龟山落日的忠实“追光者”,手机相册里存着几百张龟山的天空。艾米丽形容夏日的晴空“像是小时候幼儿园给的小红花奖励”,是工作最好的奖励。龟山上的天空每时每刻每秒都在不断变化。不想错过这种瞬息万变的美丽,她和“土豆”常常会在工作间隙招呼彼此:“快出来一下!快看天!”

    游客在龟山追日落、拍晚霞

    “山下的云是零碎的,山顶的云是铺开来的。”她指着远处说,正午的云像被熨过,白得发亮,贴在蓝天上;傍晚的云最善变,一会儿被染成橘子色,一会儿又抹上紫,江风推着它们跑,影子在江面上追,让江水一会儿是琥珀色,一会儿是墨黑色,偶尔还会裂开一道金光,把黄鹤楼的顶子照得像块融化的金子。说起山顶上的美景,艾米丽如数家珍:“从山顶看黄鹤楼也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因为天气时刻变化,黄鹤楼的颜色也会改变,有时候黄色,有时候巧克力色,有时候整体金色,有时候只有房顶金色。”

    几乎每一位登顶的游客都会在书院停留。湖南人小张来武汉工作两个月,坚持在周末“用脚丈量武汉”,龟山就是其中一站。在书院,小张对着长江与黄楼的方向久久凝望,“太美了”。他给在湖南的妻子买了黄鹤楼冰箱贴等文创品,“这里的云会跟着江水跑,我刚给妻子发微信,下次一定要带她一起来看”。一位陪女儿来武汉安顿上学的邯郸父亲,笑着说热得“40年没出过那么多汗”,但登顶后觉得“人很通透”。

    艾米丽最爱听游客的“双哇”声:推门进书院时,“哇” 一声被江景撞个满怀;走到露台拐角,“哇” 一声撞见黄鹤楼与桥灯同框。“那是藏不住的惊喜。” 她说,就像武汉人自己,哪怕看了千遍万遍,每次登龟山,还是会被长江的壮阔、黄鹤楼的静美震住 —— 这是刻在城市基因里的心动。

    串珠成链,从观景台到知音文化的诗意串联

    龟山的妙,不止于“云端观景台” 的视野,也超越了单一景点的范畴。武汉精心打造的 “知音文化旅游区”,将古琴台、晴川阁、龟山以及月湖一一巧妙串联。

    导游罗庆告诉长江记者,“知音文化一日游”目前已成为暑期热门线路。游客在古琴台感悟知音故事起源后,登上龟山,其巍峨之势恰似伯牙琴声中的“高山”意象,登顶远眺,两江三镇尽收眼底;再至晴川阁,“晴川历历汉阳树”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凭栏临江,浩荡长江奔流不息。月湖的柔波,则如琴韵余音,萦绕其间。“高山流水”的抽象意境,就这样通过龟山的形、长江与月湖的水,在游客的步履丈量中变得具象而磅礴。

    龟山上,拍摄到的不一样的风景

    游客的探索方式也愈发多样:有人选择从龟山、晴川阁徒步溯源至古琴台;也有游客选择下午四点后造访古琴台、龟山,避开日间暑热,待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时,再漫步月湖风景区,感受湖光夜色,或者前往相邻的琴台音乐厅,在现代旋律中邂逅另一种“知音”。

    初中生钱梦晗和父亲游览了古琴台、晴川阁,又爬上龟山,她对“知音”有了更生动的理解:“在古琴台听故事很感动,在晴川阁看长江觉得心胸都开阔了,在龟山看到那么多绿色和远处的黄鹤楼很开心。走过这些地方,感觉古老的故事变成了今天我们能走进去、感受到的风景。”

    晚上7点半,云又飘过黄鹤楼了。长江在山脚下翻涌,桥上的车灯渐次亮起,龟山的 “云端观景台” 上,有人举起手机,有人静静凝望。这一刻,古今、山水、人文,都在武汉的暮色里,酿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卷。

    编辑:赖俊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