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人工智能制出肺部“3D流域图” 武大中南医院精准切除肺结节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如何实现精准切除肺部病变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肺组织,是胸外科领域长期攻关的重难点。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湖北省内率先成功运用肺部3D流域新技术,精准切除了病变组织,开启肺部疾病外科治疗新篇章。

    武汉患者乐娟(化名)10年前曾做过左侧乳癌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巩固化疗。还有3年就要退休的她在半个月前复查时发现,双肺结节与往年相比又增大了。她进行了PET-CT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肺癌。这个结果让乐女士寝食难安,四处寻医问诊,最后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

    胸外科主任胡卫东接诊后,仔细查看过往影像资料,对比发现乐女士双肺结节最近几年有发展,最大一个结节为1.2厘米×0.8厘米,最近还发现了一枚7毫米×6毫米的结节。两个结节位置都不太好,若同时做双侧肺部手术,她的身体可能难以承受。经过会诊研判,胡卫东决定采用肺部3D流域结节定位新技术,精准切除肺结节。

    近日,胡卫东带领团队为乐娟实施手术。本次手术采用的肺部3D流域结节定位新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模拟目标肺动、静脉的扩张模式,精准模拟出结节所在靶动静脉的锯齿折叠状流域范围,清晰展示出肺小结节与目标流域的立体位置关系,让肺癌边界更为清晰。借助该技术,胡卫东通过术中实时精准定位,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肺功能,仅用20分钟就顺利切除了结节。术后当天,乐娟就能下床活动。

    “肺结节精准切除最重要的是准确定位。”胡卫东介绍,传统方法是术前在CT引导下,经过皮肤扎入一根穿刺针在结节病灶旁边,然后等待麻醉和手术。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感觉穿刺扎针处疼痛不适,也会恐惧身体里面的针,甚至不敢深呼吸。肺部3D流域结节定位新技术结合术前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将肺像山川河流地图一样区分开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突破了常规CT引导下穿刺定位的“禁区”,对特殊位置肺结节提供了便捷的微创切除方案,同时也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这会让更多患者受益。“未来我们将在全省推荐这种技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应用到这种伤害小、痛苦少、花费少的新型手术方案。”胡卫东说。

    编辑:熊展平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