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武汉智慧湿地系统“十八般武艺”保护生态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9月23日,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局专场,一部精美的视频“大片”正在上映,现场观众对视频中的美景和先进的生物监测技术赞叹不已。

    视频中呈现的就是武汉沉湖国际重要湿地,该自然保护区为越冬水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是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东亚一西澳大利亚线路上的重要驿站,高峰时期有10万只水鸟在此越冬。

    那么,对于数量庞大且行动灵活的鸟类,如何进行保护呢?

    湿地专家告诉我们,保护的第一步是监测,只有先“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治理。

    在沉湖,湖北省首个“智慧湿地”监测管理系统,成了湿地专家的好帮手。

    保护区工作区楼顶,用于监测鸟类的无人机就停在这里,它就是湿地专家们的“千里眼”。只需轻点鼠标,无人机便自动打开机罩,以7公里为半径,按照提前规划的航线和拍摄节点,进行自动巡检,实时监控,带回照片和视频后进行图像识别。

    21台声纹采集器,则是湿地专家们的“顺风耳”,它们可以收集鸟的鸣叫声,从而通过系统对比分辨鸟的种类。就算在漆黑的夜晚,无人机也可搭载红外相机进行夜间航拍,记录动物夜间的活动,再通过轮廓大致确定其种类。

    智慧湿地系统启用后,沉湖鸟类种群数量监测数据显著增加,生态监测功能也得到了成功验证,湿地专家可实时进行决策,迅速形成行动。

    随着监测技术和巡护力度的日益增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保护动植物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发现的保护植物已从315种增长到441种,保护鸟类从153种增长到现在的293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1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5种。

    记者从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3年,武汉建成全市智慧湿地系统,已覆盖全市16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4万公顷,沉湖湿地就是其中之一。

    该系统“十八般武艺”俱全,不仅实现了鸟类图像和声纹自动识别的“千里眼”与“顺风耳”,还能进行物种追踪、环境监测、水文过程推演、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调度指挥、威胁预警、公众互动,对各自然保护区进行全天候、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目前,武汉智慧湿地系统通过各湿地监测设备已获得超过800万条各类数据。这些数据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将进一步提升湿地管理能力,助力武汉市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熊展平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