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武汉首个博士后公寓迎来30余人入住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窗外是武汉最大城中湖公园,下楼有共享健身房和书吧,步行能走到武汉热门打卡地汉街,距离实验室只有一刻钟车程……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跟着博士后梁黄黄去“探房”,他表示很满意,“从博士生宿舍到博士后公寓,无缝对接”。

    博士后们在一楼共享空间交谈。

    30岁的梁黄黄是合肥人,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新进站的博士后,他也是武汉市首个博士后人才公寓首批30余名住户之一。

    记者看到,公寓位于武昌区中北路221号,地处中科·武大智谷环高校创新带。15层独栋建筑内共有70余套房,均为一室一厅,房间布局合理,空调、冰箱、厨具、床、椅、衣柜等一应俱全。1楼配备共享书吧、共享桌游、共享健身等一站式配套服务空间。武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寓为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提供最长3年的减租优惠和便利服务。记者算了笔账,月租在1000元左右,不到该地段市场评估租金的四成。

    武汉市博士后人才公寓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与武昌区共同打造。经在汉高校院所校内申请、校方推荐等流程后,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水生所等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名博士后于6日办理入住手续,每位博士后均承担或参与了与武汉企业的合作项目,其中有1人已在汉创办企业。

    32岁的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在站博士后李红闯介绍,申请流程较为便利,相比之前租房,每月能节省1000多元成本。同时,他很看重“博士后楼”的社群氛围。武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共享空间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创新创业路演等一系列活动,致力于把公寓打造成博士后的交流中心。

    在签约现场,记者见到了这群身着休闲服、深藏不露的博士后。梁黄黄博士专注于边缘智能与智能计算系统研究,所在的智能计算系统实验室通过与国内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相关研究成果已部分应用到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及小米大数据平台中;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在站博士后庄军所在的詹明生研究团队正在开发量子计算原型机;武大测绘学院在站博士后王鑫哲自主创业2年以来,推出的高精度定位算法产品已应用于地灾、交通、矿山等监测场景。

    据悉,我市还将布局建设更多博士后人才公寓,开展融入城市、婚恋交友等多样化活动,并举办博士后人才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活动,帮助青年人才找资金、找市场、找场地。

    “我曾忐忑:一座陌生的城,能否承载科研人的诗与远方?”沈阳人王鑫哲介绍,从博士后留汉专项补贴到科研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如今各大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科研成果转化方案,来武汉13年,从“安身”到“扎根”,他的心早已坚定。

    “的确,据我们前期调研,受创新及产业科研周期影响,博士后群体在城市停留时间相当长,同时,他们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富有活力,是宝贵的‘盛果期’人才资源。”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行动,支持在汉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成果。今年还将搭建多样化校地企合作平台,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发展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助力更多青年人才在汉筑梦圆梦、成就事业。

    编辑:胡之澜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武汉新闻

        xxx

        0文章
        0总阅读
          湖北政务服务网
          广告
          精彩图片
          广告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