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20斤鳜鱼卖出1800元,桐湖“生态美”带来农户“腰包鼓”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在武汉蔡甸区的桐湖,曾经不起眼的湿地植物红蓼成了“金疙瘩”,老渔民转型讲解员收入翻番,总投资20亿元的沉湖国际小镇项目加速建设……8月13日,在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专场,蔡甸区桐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万世雄分享了桐湖的“生态致富经”。

    报告会现场,蔡甸区桐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万世雄分享了桐湖的“生态致富经”。记者彭年 摄

    如今,桐湖外滩的红蓼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这片《诗经》中称为“游龙”的湿地植物,意外催生了特色经济链。万世雄介绍,当地农户自家腌制的泡菜萝卜从餐桌走向市场,土鸡蛋、野茼蒿等农产品也成了抢手货,集镇餐馆的周末翻台率更是激增三倍。“这份由‘生态美’带来的‘腰包鼓’,让我们摘得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万世雄感慨,“荣誉里有红蓼的功劳,更有乡亲们增收的笑脸。”

    桐湖外滩的红蓼花海吸引市民游客打卡拍照。蔡甸区桐湖办事处 供图

    在桐湖的授渔亭边,80岁的老渔民谢从金如今常被摄影师和游客围绕,“以前捕鱼养家,现在‘说鱼’致富。”万世雄讲述了他的转型故事。如今,谢从金向游客讲述渔家故事和湿地保护,还为摄影师当模特,一天的收入相当于过去打一星期鱼。

    生态效益更体现在“人放天养”的桐湖鱼上,其品质上乘,一条20斤的鳜鱼曾以1800元高价被餐馆抢购。当地还将非遗“宋·香妃传说”融入湖鱼文化,打造“香妃鱼”品牌,成为武汉老字号“德华楼”糊汤粉的独家原料。“桐湖鱼贵、水美民富”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桐湖渔舟。蔡甸区桐湖办事处 供图

    在火热的沉湖国际小镇建设工地,这座总投资20亿,由隈研吾、华黎、相南等大师设计,形似展翅飞鸟的建筑群,其标志性折纸艺术屋顶正在吊装。“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不伤香炉山一棵树,不动沉湖一滴水’的生态理念。”万世雄强调。

    目前,沉湖国际小镇三大主体建筑——永久会址、湿地科普馆、如意巷正加紧建设,并将于11月武汉设计双年展时亮相。万世雄展望道:“未来游客可在此体验红蓼酿酒、聆听渔家故事、选购湿地文创。沉湖国际小镇不只是一座建筑群,更是生态价值的‘转换器’。”

    报告会现场,万世雄深情展望未来。记者彭年 摄

    “从红蓼花海的增收账,到老渔民的生态转型,再到湿地小镇的建设新篇,桐湖的实践清晰地回答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共赢。”万世雄总结道,“这里的一花一鱼、一砖一瓦都在证明:好生态不仅能当饭吃,更能孕育出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编辑:王冲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武汉新闻

        xxx

        0文章
        0总阅读
          湖北政务服务网
          广告
          精彩图片
          广告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