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古田一路北段跨铁路转体桥成功转体 汉口西部核心通道将实现3分钟直达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3、2、1,桥梁转体开始!”9月11日凌晨2时15分,由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对项目进行管理、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最大纵坡墩顶转体桥——硚口区古田一路北段工程跨铁路转体桥开始转体。

    随着最后的10毫米点动、5毫米点动、1毫米点动……“转体成功!”经过80分钟持续“挪动”,重达5250吨的庞然大物完成总计81.7°的高空“华丽转身”。

    一个巨大的“跷跷板”如何成功转体?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技术人员的远程控制下,古田一路北段转体桥采用逆时针旋转81.7°,在跨越8股运营铁路线后,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对接。这标志着国内纵坡最大的墩顶转体桥梁转体成功。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桥为钢箱梁结构,转体重量5250吨。单从转体重量看,它在业内并不突出,却为何创造国内纪录?这源于它罕见的大坡度和特殊的转体部位。

    行走在桥面上,坡度明显。技术人员介绍,该桥设计采用(100+100)米连续钢箱梁结构,跨越8股铁路运营线,纵坡为4.95%。这意味着,桥梁的两端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而是有着近7.34米的高差,远远看去,它像一个巨大的跷跷板一样横在空中。

    为什么要设计成如此大的纵坡?技术人员介绍,这主要是因为该桥上跨沪蓉、汉丹等8股运营铁路线,其中沪蓉上行线在此处为简支梁桥。转体桥设置较大纵坡,正是为了保障梁体和下方的铁路接触网有足够的安全高度。

    沪蓉、汉丹干线列车繁忙,日均通行列车超过200列,安全管控压力巨大,为确保铁路营业线的安全,项目团队只能利用夜间铁路的“天窗点”进行钢箱梁节段拼装和转体施工。

    转体施工中,技术人员为转体桥建立了数字化模型,结合无线传感技术,远程监控转体角度、震动幅度、距离和应力等关键数据,实现桥梁转体全过程智能感知、分析预警及施工控制。

    古田一路北段工程全长2786米,南起硚口区长云路,北接东西湖区金银湖南街,是连接硚口区和东西湖区的汉口西部核心通道。

    湖北交投古一北项目公司总经理占保华介绍说,该项目主线高架桥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将有效打通汉口西部联通,行车时间将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以内,22万居民因此受益。

    编辑:冯瀚莹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