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外国学员来汉“取经”中国碳市场,“企业减碳可兑现收益的做法值得推广”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9月26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为期两周的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项目——“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讨班在湖北武汉结业。

    16个国家29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

    这是湖北第三次承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讨班。本次研讨班课程,主要围绕中国碳市场建设经验、模拟跨境碳交易等内容。

    研讨会学员作为特别嘉宾,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

    研讨会学员参观中碳登

    来自印度尼西亚、南非、巴西、蒙古等16个国家的29位学员,不仅在武汉参与了课堂学习,更作为特别嘉宾前往上海,参加了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他们近距离了解了中国碳市场的政策框架、运行机制、交易实践以及企业碳管理经验。赞比亚会计研究中心大学副校长伯顿·姆温巴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通过此次研讨班,他了解到,中国的武汉等多个城市正在推广碳普惠开发项目。“碳普惠”将企业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并转化为碳资产,出售给其他有节能减排指标需求的企业,从而获得碳资产收益。另外,“一些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把自己的环保行为变成了真金白银,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在我们国家推广”。

    赞比亚会计研究中心大学副校长伯顿·姆温巴

    伯顿·姆温巴说:“在能源领域,我们已经与中方合作推动太阳能应用。希望通过鼓励使用太阳能技术,减少我们国家的森林砍伐,减少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气候变化对我们国家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来自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的林业官员莱顿·乌图波·莱艾·姆雷特别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减排方面的举措。“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中国探索的许多路径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萨摩亚的林业官员莱顿·乌图波·莱艾·姆雷

    尼泊尔航空排放审核员巴塔拉伊·比马尔表示,此次参加研讨班收获非常大。在中国,他看到了碳市场更广阔的可能性。“无论是碳交易本身,还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市场,中国在不同行业的探索都展现出巨大潜力。”

    尼泊尔航空排放审核员巴塔拉伊·比马尔

    “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讨班是中国分享碳市场发展经验、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长期以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坚持“授人以渔”,已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超过1万人次的碳市场培训。

    编辑:代婧怡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