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金家田、覃丽丹)日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积极探索储备土地“用、售、租、融”多元化管理使用模式,推出了“短期租赁+项目申报”“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组合供地方式,在深化存量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资”管理改革中取得阶段性成效。
激活闲置土地,服务民生需求。为精准掌握土地现状,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梳理存量建设用地,建立“一表一图”管理清单和数据库,根据地块实际情况与城乡发展规划,灵活采用“短期租赁+项目申报”模式,推动土地高效利用。
位于城区鄂州大道东升国际未来酒店南侧的一宗面积约6299.18平方米的广场用地,因项目未落实长期闲置。“这个区域住宅密集、酒店林立,停车矛盾突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县住建局、县国投公司分析研判,决定采用“短期租赁+项目申报”模式,将该地块短期租赁给县国投公司,建设为临时停车场。目前,该区域150个停车位已建成投用,既缓解群众停车难题,也通过租赁收益实现土地增值。县住建局同步推进“地上广场+地下停车场”的民生项目专项债申报工作,预计明年可启动,实现短期利用与长远开发的有效衔接。
减轻企业负担。护航项目落地。日前,一宗面积7491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以10年弹性出让年限成功挂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总价款为57万元,企业仅需先行支付11万元租赁价款即可启动项目建设。
针对工业用地供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组合供地模式,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初始用地成本,缓解前期资金压力。该模式实行“租赁+出让”合并公告,明确租赁期限、出让条件、考核标准和退出机制,构建起“租赁—建设经营—达产考核—履约转让(或退出)”的全周期管理闭环,彻底改变了以往工业用地一律按50年最高年限出让的规定。
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量体裁衣”,灵活定制用地年限,实现从“一刀切”供地向“定制化”用地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土地资源配置的精准度与适应性。这种机制既为企业留出成长缓冲空间,也有效防范土地闲置和低效问题,真正实现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双赢局面。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