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庭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建立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遗传因子、生命密码和精神图谱。荆楚之南,红色基因释放出培育时代新人、建设和美家园的磅礴力量,引领咸丰土家、苗、侗、汉等各族儿女向上向前。
红色沃土
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咸丰县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古有“荆南雄镇 楚蜀屏翰 ”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咸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历史厚重。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前夕,咸丰县土家族同盟会会员温朝钟、黄玉山、王克明(今重庆黔江人)树起反清大旗,攻占黔江县城,为摧毁封建帝制抛头颅洒热血。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咸丰县龙潭司人黄兴武、黄子全、杨维藩(湖北来凤人)在龙潭司发动农民武装起义,成立了恩施地区第一个区域性党的领导机构——中共施鹤临时特委、施鹤农民武装总队、施鹤青年协进社、共青团咸丰县委员会、咸丰县妇女协会、咸丰县少年先锋队。1928年12月至1936年1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李达、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咸丰忠堡取得名载《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忠堡大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湖北省政府迁到恩施,部分省直单位迁到咸丰,咸丰成千上万的土家儿女赴汤蹈火,抗日救国。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革命精神,浸透了咸丰的山山水水。咸丰这片红色沃土,深厚凝重。
薪火相传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咸丰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把讲好红色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咸丰县志》《咸丰县革命斗争史》《咸丰文史资料》《唐崖河风云录》《血沃巴陵——咸丰革命老区》等史册详细记载着革命先烈在咸丰为创建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壮举和不朽业绩。这些红色历史薪火相传,赓续不辍,指引和激励子孙后代昂扬向上,砥砺前行。

忠堡大捷纪念园。高庭 摄
每年清明时节,咸丰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中小学学生纷纷前往咸丰县烈士陵园、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旧址、忠堡大捷纪念园、黄连棚忠堡大捷指挥部、龙潭司起义纪念园、小村红军洞、小村韦家院子等革命遗址,寄托哀思,缅怀先烈。

红十八师英雄战斗集体雕塑。高庭 摄
自202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实施“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以来,咸丰县依托厚重的红色历史,已获8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指标。咸丰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正副组长的领导机构,集结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交通局、水利局、老促会等单位人力、财力、物力,协同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清坪镇龙潭司村(施鹤地区龙潭司起义所在村)、黄金洞乡金洞司村(贺龙两次收编神兵,壮大革命队伍及咸丰首个苏维埃政权所在村)、忠堡镇高笋塘村(忠堡大捷纪念园所在村)、高乐山镇白果坝村(红十八师长征卡门战斗所在村)等8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修复保护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旧址、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22处,建设政治生活馆8个,建设红色大坪寨院、韦家院子等美丽院落15个,建设白柚产业园、智慧茶园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
绿色发展
咸丰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覆盖率77.3%。
近年来,咸丰县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成以茶叶、林果、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110万亩;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唐崖河黄金洞国家4A级景区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引擎。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3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80.83亿元,增长6.0%。16项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实现全面增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9%、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税收收入增长14.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9%。
如今,咸丰县已跻身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生态富硒稻米之乡,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富硒白茶县”称号。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