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帆 龙蛟
“医生,我感觉头不痛了!”4月25日,在咸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刚做完手术的13岁女孩乐乐(化名)和医生打着招呼。谁能想到,这个小姑娘,刚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她的颅内藏着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紧贴脑干这一生命中枢,而这场生死救治的起点,要从一次看似普通的头痛说起。
儿科初筛:小症状背后的大危机
4月初,来自坪坝营镇的乐乐因反复头痛、鼻塞、呕吐和腹痛,在家人陪同下入住县人民医院儿科。接诊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察觉这些症状并非普通感冒,立即为她安排头颅CT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后颅窝发现异常占位,提示“肿瘤性病变可能”。立即邀请神经外科主任谢书平会诊,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转入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回忆起最初的疏忽,乐乐妈妈红了眼眶:“孩子以前也说过头痛、腹痛,我们总以为是感冒,吃点药就好,没想到......” 医生提醒,儿童颅内肿瘤早期症状常与感冒、消化不良等混淆,家长切勿掉以轻心。
精准诊断:抽丝剥茧锁定“定时炸弹”
转入神经外科后,谢书平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头颅MRI及增强扫描。影像结果显示:右侧小脑蚓部有一个约4.5*5.8cm大小的占位病变(相当于鸡蛋大小),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同时伴有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张,并伴随梗阻性脑积水。这个紧贴脑干的巨大肿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持续生长会压迫脑干,可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可能。而手术切除更是困难重重---肿瘤周围布满重要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脑出血、偏瘫甚至昏迷。
“必须尽快完成手术!肿瘤压迫已经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神经外科手术团队迅速响应,决定迎难而上,挑战这一高难度手术,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启动医联体协作机制,特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熊晓星教授来院指导。
显微手术:4小时手术拆除颅内“定时炸弹”
4月20日8:15,乐乐被推入手术室,全麻成功后,手术团队默契配合,在显微镜下展开 "毫米级" 精细操作:切开颅骨、分离脑组织、暴露肿块...... 这个过程犹如在“雷区”排爆——肿瘤血供丰富,表面血管纵横交错,深部与脑干紧密粘连。在显微镜下由浅入深、逐层剥离,经过 4 个小时的紧张操作,肿瘤被完整切除,术中精准止血,避免损伤周边正常神经和血管。

谈起手术过程,熊晓星教授介绍说,大脑作为人的生命中枢,各种神经与血管纵横交错,而孩子的颅脑手术要比成人的难度大很多,在肿瘤剥离过程中要减少对每一个与脑组织相连位置的牵拉,还要避免术中对神经与血管的损伤,确保不伤到它们,这样的手术极其考验主刀医生的手上功夫和耐力,所以术者的每一步操作都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必须谨慎小心。
术后重生:生命中枢旁的“完美答卷”
麻醉苏醒后,乐乐的表现让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她不仅意识清醒,还能准确回答问题、活动四肢,没有出现常见的肢体麻木、视力障碍等并发症。术后CT复查显示:肿瘤切除满意,四脑室较前清晰可见,幕上脑室系统扩张较前好转,各项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从头痛的明确诊断到精准拆弹,见证了医联体协作的显著成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熊晓星教授的现场指导,与神经外科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让这台原本需要转往省城的高难度手术,在家门口顺利完成。
咸丰县人民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和专科联盟模式,将省级专家的技术力量直接下沉到基层,让山区患儿无需长途奔波,就能获得高水平诊疗服务。这种 “基层首诊、上下联动” 的模式,正成为守护县域百姓健康的有力保障。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