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本网讯(通讯员刘洪军)日前,县人民法院运用执行和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涉企欠薪纠纷,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生动的司法实践样本。

    2021年,谭某入职某运输公司担任财务。受疫情冲击及市场环境影响,这家曾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当谭某突然收到解聘通知时,公司已拖欠其工资及补偿金累计10万元。

    “为企业奉献多年却换来一纸欠条。”谭某愤而提起诉讼。县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却呈现两难局面,申请人手持胜诉判决却难以兑现,被执行人账户空空,却维系着上百个家庭的生计。

    执行法官深入调查发现,该运输公司虽暂时资金链断裂,但其运输资质、客户资源等软实力仍具市场价值。公司负责人坦言:“不是想赖账,实在是周转困难。若能暂缓执行,有信心半年内恢复经营。”而另一边的谭某态度坚决:“拿不到钱,就让企业破产!”

    面对“执行则企业亡、不执行则正义损”的困局,承办法官创新采取“放水养鱼”执行策略。通过背对背调解,向谭某剖析企业破产将导致的后果:不仅债权难以全额实现,其他百余名员工也将面临失业;对企业则释明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督促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经多轮磋商,双方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公司当场支付3万元,剩余7万元分两期履行。其间,法院暂缓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为企业恢复经营创造空间。执行法官持续跟进回访,3个月后,该企业不仅全额清偿了债务,还新增就业岗位近20个。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县人民法院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生动实践。面对涉企纠纷,该院通过建立执行风险评估前置、企业经营诊断把脉、分类处置精准施策“三步工作法”,并结合信用修复、执行和解等柔性措施,帮助多家诚信经营的企业重获生机,既助其实现了债权清偿,又保障了相应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稳定一方民生的司法效果。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