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咸丰县高乐山镇开展教学区域消杀。(通讯员 谭华英 摄)
全媒体记者 黎袁媛 通讯员 王宜君
近段时间,我州连续遭遇暴雨袭击,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后,环境破坏与卫生条件恶化易引发传染病。州疾控中心紧急提示:倡导构建“政府-社区-个人”三级联动防控体系,围绕环境清洁、饮水安全、饮食卫生、媒介防控、健康监测五大环节,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病。
精准施策,靶向防护
州疾控传染病防治所所长吴自辉提示,洪涝灾害后需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为污染水源、食物经口摄入,常见霍乱、细菌性痢疾、甲肝等。因此,肠道传染病防控需严守“入口关”,筑牢第一道防线。
灾区饮水应优先选瓶装水。瓶装水需密封完好、未过保质期,开封后24小时内饮用完。
所有饮用水(含刷牙、洗菜用水)需沸腾后持续煮3分钟,盛水容器每日清洗并煮沸消毒。
无煮沸条件时,按说明书使用漂白粉(8ml/吨水)或含氯消毒片(2片/吨水),静置30分钟后取上清液。
饮食应严守“五不原则”:不食淹死、病死禽畜,不食变质腐烂食品,不食未洗净果蔬,不食生水制作食品,不食陌生人赠送食物。
加工食物时,生熟案板具分用,海鲜类彻底煮熟,剩菜复热需中心温度≥75℃。
由于洪涝灾害后,环境污染严重,应强化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用流动水+肥皂洗手≥20秒,接触污染物后用含酒精手消剂消毒。
为防控自然疫源性疾病,应切断虫媒与动物传播链。重点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类传播)、钩端螺旋体病(疫水接触)、疟疾/登革热(蚊虫叮咬)。
防鼠灭鼠应及时进行环境治理,清理垃圾杂物,填平坑洼积水,破坏鼠类栖息地。使用粘鼠板、鼠笼,避免直接接触鼠体以防抓伤。室外投放抗凝血类鼠药(如溴敌隆),室内慎用并标记警示。
防蚊防虫应清除孳生地,做好物理及化学、生物防护。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疏通下水道,水生植物每周换。居住地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电蚊拍。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并喷涂含避蚊胺的驱蚊液,重点涂抹颈部、手臂、脚踝等暴露部位。社区应统一投放苏云金杆菌等生物灭蚊剂。
在血吸虫病高发区,应避免接触野外水体,下水时必须穿连体雨靴、戴橡胶手套,如接触过血吸虫,主动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血检。
洪涝灾害后,灾民集中安置和共同清理环境等活动带来人群聚集,需要注意呼吸道传染,常见流感、肺结核等疾病,应做好通风隔离,阻断飞沫传播。
临时住所应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如出现发热(≥37.3℃)、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居家隔离并联系社区卫生员。
咳嗽、打喷嚏应用纸巾遮掩口鼻,无纸巾时用肘部遮挡,及时洗手。
科学消杀,不留死角
洪水带来地表污染物扩散,裹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物(如农药、化肥),导致水源地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浓度激增,环境安全风险显著升高。因此,洪涝灾害发生后,消杀环节必不可少。
州疾控中心消毒专家邵祥威提示,环境清理与消毒需操作规范,标准如下:
室内外环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1升水+1片含氯消毒片)喷洒墙壁、地面,30分钟后清水擦拭。
动物尸体处理:深埋于远离水源及居民点100米外的下风向区域,坑底撒2cm厚生石灰,尸体分层覆盖消毒剂后掩埋压实。
垃圾与粪便:集中堆放至指定地点,每日喷洒1%漂白粉上清液,蚊蝇密度高时用敌敌畏熏蒸。
洪涝灾害后,许多生活用品被浸泡。被浸泡后的物品仅用清水或洗洁精、洗衣粉等清洁剂清洗是不够的,需要严格消毒流程:
家具(洁具)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金属器具避免长时间浸泡以防腐蚀。
瓜果蔬菜用100-2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或用果蔬清洗剂搓洗。
衣物被褥能清洗的用肥皂充分洗涤后暴晒≥6小时,不能清洗的丢弃或密封存放30天。
他表示,洪涝灾害后传染病防控是与时间的赛跑,各方通过科学的环境治理、严格的饮食管理、全面的个人防护,就会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恩施日报2025年7月4日第A07版:健康恩施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