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杜迪纳 通讯员 杨婕妤
6月24日,忠堡镇铁厂溪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村党支部书记王琼站在田埂上查看稻田水位情况。
“借力硒粮集团、县农投公司在马倌屯村发展富硒水稻的契机,我们向上争取到高标准农田项目,盘活了村级闲置土地,通过稻油轮作,既增产又富民。”
大片的秧苗攒劲儿往上蹿,绿绸子般的稻田漾开涟漪。这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是忠堡镇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联村党委机制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组织联建+人才联育——
下好区域协同“一盘棋”
“土地整合、产业布局这些大事,单靠一个村力量有限,现在联村党委每月召开联席会,难题迎刃而解。”高笋塘片区联村党委书记刘衡翻开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期的协调事项。
忠堡镇打破行政村界限,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文化相通”原则,组建马倌屯片区、高笋塘片区两个联村党委,通过“四同”工作法(党建工作同研究、组织生活同开展、资源同分享、经验同交流),实现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高笋塘片区以忠堡大捷纪念园为核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马倌屯片区打造农文旅综合体,获评“湖北省旅游名村”,年游客量突破6万人次。
该镇坚持人才培育同步发力,通过“共同服务、共同培养”的联育模式,共建共享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产业发展人才库。
马倌屯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张琼在州委党校培训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自己经营的“晓筑拾光”民宿,客流量激增,她同时将成功运营经验分享给联建村;马倌屯片区联村党委组建的30人“转转工”队伍,实现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目前,该镇已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2名,11名村“两委”成员完成学历提升。
产业联营+治理联抓——
释放振兴“乘数效应”
“联村党委帮我们完善基础设施、串联旅游线路,五一假期客房提前一周就订满了。”马倌屯片区“慢时民宿”负责人王琴边接待游客边介绍。
通过整合资源,该片区引进25家市场主体,发展星空民宿、户外露营、健康骑行等业态,2024年马倌屯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高笋塘村创新“两入股三收益”模式,村民以土地、劳力入股,共享联村党委搭建的产销平台,推动各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2024年,忠堡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12万元,同比增长34.5%。
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忠堡镇还注重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得益于高笋塘村“五进小组”工作法的推广,联村党委新建示范院落13个,黄木坨村大湾院落民俗博物馆被授予咸丰县非遗馆分馆。
“现在,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争当‘最美庭院’示范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黄木坨村第一书记念云欣慰地说。
服务联供+活动联办——
织就民生“幸福网”
“镇里专家定期来村坐诊,再不用跑远路看病了!”近日,高笋塘村村民刘大爷高兴地说。
2024年年初,联村党委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联村卫生室巡诊制度,每月组织镇卫生院医生定期到各村卫生室坐诊,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送医下乡”活动36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文化大餐更丰盛。田园亲子跑、新春嘉年华、村民联欢会、丰收节等14场联村活动吸引8万余人次参与;跨越村界的8支文艺团队让“村村有特色、月月有活动”成为常态。同时,建成3个联村共享图书室,藏书达1.2万册;联合开展技能培训、普法宣传等活动25场次。创新推出“联村大讲堂”,邀请农技专家、乡土人才开展集中授课,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联村党委就像金丝线,把散落的珍珠串成了项链。”忠堡镇党委书记孙晖表示,该机制已盘活闲置土地500亩,协调项目资金超千万元,构建了“富硒粮油+农旅融合”的产业链,书写着“1+1 2”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