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趎、张巍)“太感谢法官了!我的钱全部要回来了,悬了好几年的心总算落地了!”近日,在咸丰县人民法院活龙坪法庭,70多岁的刘某攥着刚签好的领款单,连声感谢法官让他追讨了多年的3万元养老钱终于全额到账。
2018年,刘某出于邻里情谊,将3万元养老钱借给王某。还款期限到后,王某一拖再拖,刘某追讨了几年毫无结果。无奈之下,刘某只好走进法庭寻求解决。
受理案件后,法官发现该案事实清晰、证据充分,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启动“先行调解”机制。为了让调解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法庭特邀当地人民调解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现场,大家耐心地释法明理,最终说服王某同意还款,并与刘某达成一致:每月偿还3000元,直至欠款还清。
调解协议签了字,但刘某心里仍犯嘀咕:“万一他又不按时还咋办?”针对这份担忧,活龙坪法庭当即向王某发放自动履行告知书,告知其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同时,建立“跟踪督促”机制,法官通过短信提醒、电话沟通、微信跟进等方式,每月定时了解还款进度。
通过“先行调解+自动履行”模式,活龙坪法庭已成功化解多起民间借贷纠纷。
活龙坪法庭负责人介绍,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关口前移”:通过优先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诉前,再通过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从“要我履行”转变为“我要履行”。对达成的调解协议,法庭持续跟踪督促,确保“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恩施日报2025年7月24日第A06版:社会民生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