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 腾 通讯员 叶 莉
6月17日,咸丰县忠堡镇高笋塘村,忠堡大捷纪念碑巍峨耸立。
“五月小麦遍地黄,贺龙忠堡摆战场。活捉敌师张振汉,其余士兵全投降。”在红军指挥部旧址前,高笋塘村党支部书记刘衡向游客讲述着1935年那场载入军史的经典战役。
“今年是忠堡大捷90周年,从恩施、来凤及湖南张家界等地来缅怀先烈的游客络绎不绝。”刘衡说,作为忠堡大捷纪念园所在地,高笋塘村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0余万人。
然而三年前,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高笋塘村,却面临“留不住游客,鼓不起腰包”的困境。
“主要还是红色资源挖掘不够,配套设施缺失。”2022年,时年29岁的刘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位从小听着“活捉张振汉”顺口溜长大的本土青年,敏锐察觉到这片红土地在发展红色旅游中面临的深层症结。
刘衡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组建寻访小组,拜访老红军及其后代,走村串户收集老照片、老物件,整理红色史料。以翔实的实物史料为支撑,高笋塘村相继修复了红军指挥部旧址、忠堡大捷黄连棚指挥所旧址、红军炮台等8处红色遗址,串起全村20余个红色文化项目,并建起1000平方米的村集体接待中心,以年租金15万元的价格租给专业化市场主体运营。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每年创收15万元。
游客纷至沓来,却又匆匆而去。村民并没有享受到红色资源带来的红利。
要想留住游客,必须发展民宿、农家乐。但刘衡的想法却遭到村民的质疑。
“投入那么多钱,要是没人来住可咋办?”
“平时农活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搞这些玩意儿。”
面对村民的质疑,刘衡一次次召开小组会、院落会,给村民算经济账,并组织村民代表到龙潭司等其他旅游示范村考察,打消村民的疑虑。
在刘衡的鼓励支持下,村民辛海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辛海峰家位于忠堡大捷纪念园旁,为将辛海峰的家打造成特色民宿,刘衡请来设计师,将一部分房间保留乡土气息,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居房;一部分按照整洁规范宾馆标准装修,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从设计图纸到施工监理,刘衡全程“盯梢”。2023年,辛海峰的“春满堂”民宿开业首月,就盈利6000元。在“春满堂”的带动下,高笋塘村又先后冒出10余家农家乐、民宿。去年,村民李瑞的农家乐“高升堂”年营业额突破16万元。
“红色教育挺好,但来了就是参观、听讲解,没啥意思。”2022年,一位游客的吐槽让刘衡彻夜难眠。他意识到,单一参观模式很难持续。2024年,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支持下,投资2400多万元的红二六军团忠堡战斗展示园项目在高笋塘村动工。施工图纸上,VR野战模拟区、实弹打靶场、战场情景再现等创新业态呼之欲出。
“预计今年10月,项目就能对游客开放,到时游客就能穿上红军服、扛起仿真枪,体验当年的战斗场景。”刘衡说,这个占地50余亩的沉浸式体验园,不仅能让游客“情景体验”,还能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
恩施日报2025年7月23日第A03版:党建之窗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