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吴卫东 通讯员唐宇含)7月21日,在硒源山茶业田寨河抹茶基地,20多名工人正忙碌地用采茶机采收夏茶。


采收现场,采茶工刘孟权说,他每天可采绿茶鲜叶800斤,按每斤0.5元的工价计算,每天收入约400元,目前,他已连续采茶半个多月。据硒源山茶业抹茶生产负责人朱亮介绍,近期每天有20多名工人在基地作业,每人日均采收鲜叶800至1000斤左右。
在采收夏茶的同时,基地还注重茶园的科学管理。朱亮提到,采摘前需揭开遮阳网,以便进行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为秋茶生长和明年春茶的高产优质打好基础。
目前,小村乡目前已发展抹茶基地1500亩,其中农户种植800亩,硒源山茶业有限公司种植700亩,这些抹茶基地由原来的绿茶基地改造而来,品种主要为白茶、龙井43和福鼎大白等茶品种。
据了解,农户自种的抹茶每亩年收入可达8000多元。公司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签订保底回收价,确保农户的收益稳定。
抺茶是绿茶产品的转型升级产品。为适应市场需求,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和加工方式,生产环境通过加遮阳网等措施,提高鲜叶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在碾茶生产线上将绿茶鲜叶加工成碾茶,碾茶加工成粉末后即成为抺茶,抺茶广泛用于健康饮品、精致烘焙等领域。
与传统绿茶生产方式相比,抹茶在春季和夏季各采收一次,春茶和夏茶采收均用采茶机一次性采割,采收鲜叶更简单高效,可以极大缩短采收时间,解决采茶劳动力不足难题。
目前,硒源山茶业碾茶生产线正加紧生产碾茶,每天加工鲜叶1万多斤,可生产碾茶6千多斤。
咸丰县小村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及时将绿茶生产转型升级为抹茶生产,为农户增收致富、茶企发展壮大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延伸阅读|抹茶
抹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饽,即可饮用。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