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杜迪纳 通讯员覃艳林、钟毅
日前,当终场哨声在朝阳寺镇中小学篮球场上响起,鸡鸣坝村篮球队的队员们紧紧相拥,场边的乡亲喊着“三连冠”,欢呼雀跃——这支由村民、个体业主、返乡青年、大学生等组成的球队,第三次将镇“村BA”冠军奖杯收入囊中。奖杯背后,藏着一个村庄因篮球而凝心聚力的动人故事。


鸡鸣坝村的篮球基因由来已久,但过去缺资金、缺组织,多是“临时组队、打完就散”。转机出现在2022年春节,自主创业的村民秦朝阳在村晚现场抛出组队倡议:“咱们凑点钱,把篮球队伍拉起来,既能切磋球技,也能聚聚人心。”提议一出,当即获得热烈响应。个体户李照江包揽球衣,企业家田汉平负责后勤,在外青年纷纷归队。这支球队,从此有了坚实的后盾。
每逢赛事,村里便上演动人场景:务工青年请假返乡,退休教师王全江组建啦啦队,村民自发带着水桶、板凳组成“移动后勤部”。更难得的是球队立下的规矩:胜则奖牌归公,败则共担责任。
这种精神逐渐渗透到乡村治理各个角落——在抗旱保供中,50多名村民一天挖通1500米沟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120户村民自筹百万让地10亩;在产业发展上,500亩烟叶示范基地带动中药材种植规模突破400亩。
篮球架下萌发的凝聚力,正在重构乡村社会生态。过去,村民们各忙各的,邻里往来不多。如今,看球、聊球成了日常,谁家有困难,球队队员们总会第一时间搭把手。
田汉平说:“三连冠不是终点,我们想借着这股劲,来个全县的‘村BA’邀请赛,更好的展示鸡鸣坝,也让村里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希望。”
这里的“三连冠”,从来不止于篮球。它是乡土人才反哺的赤子心,是村民同心的凝聚力,更是一个村庄用热爱与团结书写的发展新篇。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