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刘洪军、李佳兵)“法官,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想在离开之前,把我欠的债一次性还清。”日前,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那头,被执行人伍某的声音相当微弱。
这起纠纷的源头要追溯至2017年。当年,伍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罗某借款10万元。后未能按期偿还,罗某将伍某诉至法院,案件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经多方查证,确认伍某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案件最终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阶段性结案。
2024年5月,执行法官突然接到了伍某主动打来的电话,语气焦急。沟通中,法官了解到,伍某不幸身患重病,自知时日无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摆脱“失信”身份的束缚,不愿因此影响子女的未来发展,并表示愿意竭尽全力偿还欠款。执行法官高度重视,立即与申请人罗某取得联系,积极组织双方协商。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罗某同意伍某可分期履行还款义务。随后,法院依法为伍某解除了失信名单措施。伍某特意致电法官,表达诚挚谢意,并郑重承诺将尽力提前结清债务,不给法官添麻烦。
在按约定履行了几期还款后,伍某感觉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觉得自己的生命可能即将走到尽头。他再次拨通了执行法官的电话,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他希望能在生前彻底了结此案,但因经济能力有限,恳请法院协调处理此案。
执行法官被伍某的诚信与担当所感动,再次找到罗某,详细说明了伍某日益加重的病情以及其强烈的还款意愿。当罗某见到面容憔悴却依然坚持履约的伍某时,内心深受触动,当即表示愿意减免全部利息并放弃部分借款本金。一周后,伍某将双方商定的剩余款项悉数汇入法院指定账户。至此,这桩沉积多年的“终本”案件,终于彻底画上了句号,背负失信之名多年的伍某,也在法律和心灵上获得了真正的解脱。
日前,执行法官亲自将鲜红的《结案通知书》送达伍某手中。“感谢法官,帮我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我如果去世,就没有遗憾了。”接过通知书的那一刻,伍某如释重负。这场跨越生死的诚信履约,不仅彰显了被执行人最后的责任感,也体现了法院执行工作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的司法情怀。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