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彭信琼 通讯员 向炎坪
杭州五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动力。9月19日,咸丰县49名青年干部在浙江大学完成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为核心,采用“专题授课+现场观摩+研讨交流”模式,让学员在理论学习中启迪思维,在实地实践中探寻方法,为推动咸丰县高质量发展积蓄青年智慧与力量。
理论筑基:解码浙江经验,拓宽发展视野
依托浙江大学优质师资,本次培训聚焦“理论深度+实践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将浙江发展的成功密码转化为学员可借鉴的“实战指南”。专题授课环节,浙大专家学者围绕四大核心主题展开深度讲解:针对“千万工程”,系统解读浙江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起点,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深入剖析“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的县域发展逻辑;在领导力提升模块,以情景模拟、案例研讨为载体,帮助学员掌握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技巧;“数字经济与招商引资创新”课程则重点解读了浙江改革与产业链精准招商策略,为咸丰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新思路。
课程之余,学员围绕“浙江经验如何与咸丰实际结合”开展分组研讨,针对“传统农业地区产业突破路径”等议题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梳理发展思路,为后续实践转化筑牢基础。
现场研学:直击实践一线,感悟创新动能
南湖,一个被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学员逐一参观“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展览板块,通过查阅史料与沉浸式体验,重温建党初心。走出展厅,全体党员学员在宣誓墙前对党旗庄严宣誓,深刻感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要着力打造‘红色头雁’队伍,把‘首创精神’融入产业发展,将‘奋斗精神’注入项目建设,让‘奉献精神’扎根基层治理。”一名学员在笔记中写道。
萧山区“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蜕变故事,让学员深受触动。这个曾人均收入仅为全区一半的薄弱村,自2021年传化集团入驻后,创新“政企村农”共建模式(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企业发挥市场优势、村集体与村民主动参与),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策略(一头建数字种苗工厂攻关生物种业,一头构建“田间到餐桌”加工流通链,中间联农带农促增收),已带动三村增收1900万元,解决就业330人,公益服务覆盖2.2万人次。学员仔细询问农创产业培育、文旅资源整合细节,纷纷表示“联村共建+企业赋能”模式为咸丰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在杭州市首批共同富裕示范村凤凰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让学员眼前一亮。该村坚持个体私营经济与集体经济并行,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策略,在2.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89家企业(几乎每7户家庭就有一户经营企业),2021年村级可用资金达5431.93万元,实现从“穷凤凰”到“金凤凰”蜕变。学员直观地感受到“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的强大力量。
成果转化:对标找差距明方向,实干担当谋发展
“这次培训不仅是‘充电’,更是‘加压’。看到浙江乡村的发展速度,我们既开阔了视野,也找准了差距。”培训期间,学员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思,形成一批有思考、有分量的学习成果。“浙大异地教学的所见所闻均是生动的教材,既洗礼思想、拓展视野,还动员行动。”学员钱晶表示,“学浙江发展路径,关键是学其破题思路,要跳出固定思维看发展、跳出咸丰看发展。”
5天的异地学习,时间短暂但成果丰硕,全体学员明确了后续行动方向: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梳理可落地的“咸丰方案”;将谢径安村“政企村农”共建模式、凤凰村“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经验与本地资源结合,探索符合咸丰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我们不仅要带回新理念,更要扛起推动发展的责任。”一名学员的发言引发共鸣。
此次培训是咸丰县青年干部“走出去学经验、带回来促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学员返回工作岗位,浙江经验的“种子”将在咸丰落地生根。咸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浙江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创新模式向咸丰倾斜,以青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为抓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恩施日报2025年10月16日第A04版:县市观察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