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叶莉、文朝顺)10月30日,23位专家学者围绕“土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大议题,从考古研究、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等多个视角贡献真知灼见,为第五届“咸丰•世遗唐崖论坛”画上圆满句号。
论坛从“国际性、专业性、承启性、参与性”定位出发,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200余名,收集专业论文50余篇。这些成果覆盖多部门、多学科,内容兼具创新性与多元主题,为深入挖掘土司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提供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引。同时,发布唐崖土司城址考古发掘报告—《咸丰唐崖》,发布人文历史纪录片《唐崖土司城》,签署《土司遗址保护利用十年行动计划(2026-2035)》,邀请专家“世遗采风”,发动群众“共享非遗”,将历史遗产进一步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承”。
2015年7月4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年间,咸丰为深入挖掘土司遗址时代价值,已相继举办了五届“唐崖论坛”。

从蹒跚起步到方兴未艾,唐崖论坛已从单一的学术论坛发展成为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文化演绎、文旅推介于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咸丰将系统梳理论坛成果,结集出版论文集,认真总结、用心谋划,全力将区域文化特色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土司遗址”的文化影响力惠及人类文化传播和文旅产业发展。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