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彭信琼 通讯员刘汶鑫、陈思宇)今年以来,咸丰县创新打造“青年夜校”学习平台,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
打造多维赋能新课堂。优化学习阵地,依托县图书馆建成“青年之家”旗舰店,整合文化馆练功房、字画室等资源,打造专业化、多功能夜校基地。强化师资保障,聘请县文化馆二级演奏员、专业舞蹈教师、非遗传承人等专家授课。丰富课程体系,通过“线上调研+线下问需”对接青年兴趣,形成“共青团主导、场馆支撑、社会参与”运行模式,开设舞蹈、琵琶、书法、茶艺等9类课程,累计开展47期,服务超800人次。
激发青年参与新热潮。宣传精准高效,通过“咸丰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及社群矩阵发布课程,每期名额半小时内抢报一空。时间设置灵活,课程主要设于工作日晚间,周末开展羽毛球赛等健身趣味活动。内容推陈出新,将三棒鼓、草把龙等非遗元素融入教学,增强青年文化认同。
构建持续发展新生态。推动“网红”变“长红”,青年通过沉浸式学习强化文化认同,自发组建学习小组并反馈课程建议。实现“公益”促“共益”,在免费课程基础上试点低价优质课程,降低学艺门槛。助力“上学”转“上进”,夜校激发学习热情、拓宽社交网络,反哺青年职业成长与咸丰高质量发展。
恩施日报2025年11月11日第A02版:时政要闻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