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嫁出去的姑娘为何愿返乡——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乡村振兴再观察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全媒体记者葛魏 摄

    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磊 杜瑞芳 实习生胡婉琴 全媒体记者 刘汶鑫

    2022年,恩施日报采访组前往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采访“一黑一白”(黑猪、白柚)产业时,探访到“三奇”:一奇是脚底生风的“跑跑书记”,二奇是“街溜子致富带头人”,三奇是“外来媳妇”。当时,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调研采访系列文字报道和视频报道《山沟飞入金凤凰 外来媳妇嫁对郎》引起了广泛关注。

    网友喜爱“外来媳妇”,不仅因为她们入乡随俗,从“川妹子”“黔妹子”变成了“恩施幺妹”,更因为她们踏实肯干,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时隔三年,记者再访彭家沟村,目睹巨大变化,也探到了第四“奇”——嫁出去的姑娘爱返乡。

    首席主播的“新农具”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彭家沟嫁出去的姑娘却纷纷往娘家跑——不是夫家不好,而是家乡发展前景诱人,即彭家沟第四“奇”。

    “90后”杨情是个敢“吃螃蟹”的姑娘。2023年,彭家沟村筹备直播带货,她动了心,说服丈夫举家回迁。如今,杨情成为村里的“首席主播”,还被推选为村支委委员。

    “家里有小朋友的,用我们这款黑猪筒骨煲汤非常不错,12号链接闭眼入!”杨情一边向网友展示产品,一边紧盯直播间留言和网友互动。

    每天14点至18点,是彭家沟村爱心助农直播间的开播时间。

    “每天要在镜头前站4个小时,其间,要不停切肉、和网友交流,一般人还真干不了这活儿!”村支书焦宪对杨情赞不绝口。

    身处现场,比在手机上看直播要“紧张”得多。镜头之外,还有摄像师、助播、后台助理、运输工等,剁肉声、叫卖声、打包声此起彼伏,乡亲们忙得不亦乐乎。

    焦宪介绍科普直播间运行流程:主播切好肉称重后,助播会马上在后台上链接。客户一旦下单,后台助理便立即贴上客户物流信息,负责运输的村民则将商品转移到隔壁的分装间打包。焦宪用手机打开直播间,指着屏幕补充道,黄色字体就代表客户已经下单付款。

    直播期间,隔壁唐崖村村民来现场买肉。打听之下得知,他专门跑一趟,是因为在直播间抢不到货。

    “俏得很!”记者打开直播,发现黑猪肉只要一上架,就被“秒杀”。下播后,杨情在后台查看数据:成交212单,销售金额4.26万元,新增粉丝121人……当天预备的黑猪肉、土鸡、土鸡蛋等全被抢购一空。

    焦宪介绍,彭家沟村爱心助农直播间2023年9月开播至今,已售出1500多头黑猪,算上土鸡、皮蛋等土特产,总销售额3000多万元。

    “你怎么说服老公回小山沟的?”面对记者的打趣,杨情笑道:“说来话长。”

    2010年,杨情嫁到丈夫所在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生活,在该县书楼镇桂花村上班,干了7年的村委会主任。他乡虽好,杨情却始终情系家乡发展。近几年回娘家时,村里的巨大变化让杨情萌生了回家乡发展的念头。

    2023年,彭家沟村“两委”决定通过直播带货寻求突破。看到焦宪在村民群里发布的“招贤令”时,杨情再也坐不住了。

    “当主播,是个技术活。”焦宪回忆,刚开播时,大伙儿什么都不懂,杀了一头猪,只卖出去几单,直播间还差点被封。不过,凭借天生爱琢磨、爱钻研、不服输的劲儿,杨情最终把手机这部“新农具”用顺溜了。

    如今,“彭家沟品质生活馆”和“彭家沟村土特产中心”两个抖音号共有7万多名“铁粉”。因为亲和力强、为人实诚,杨情被很多网友喜爱,就连咸丰县委书记郭玲都说:“爱看她直播,特别治愈。”

    人才回流的“链条论”

    彭家沟爱心助农直播间的团队里,有和杨情、吴春燕一样的回乡姑娘,也有官艳、龙捡玉一样的外来媳妇,还有张宇、覃双权等常年在外打工返乡的村民,更有王涛这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们都是被焦宪的“招贤令”吸引来的。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像杨情一样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出点子的人更多,发展产业的基础更坚实。这种人才回流,让焦宪很高兴:“你们也看到了,直播间那帮年轻人多有活力!”

    人才回流,焦宪认为源头是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他称之为“链条论”。

    村“两委”成员都知道焦宪的口头禅:“如果群众不理解我们,那就是我们和群众的‘龙门阵’摆少了。”村里当年发展“一黑一白”,有群众不理解;后来猪价下跌,也有群众闹意见……但只要几场“龙门阵”一摆,没人不服——焦书记都是为了大伙儿好。

    “说到底,就是要千方百计帮老百姓把事办好。”焦宪说,当初决定发展电商,就是因为传统农业模式产业链短、销售半径小、价格受制于中间商,他希望帮老百姓解决最难的销售问题。现在,彭家沟的助农直播间发展势头很好,大伙儿根本不担心销路,养猪再也没了后顾之忧。

    “老百姓支持理解,村里谋划的事才搞得下去。”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王川感受颇深,产业发展稳定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里的决定大伙儿都支持,事情推进起来才顺当,产业越做越大,想回来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老百姓受益,产业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吸引更多人回村,又可以谋划更大的发展,这是个良性循环。”焦宪说,人才回流“链条论”同样适合产业发展,解决销售这一关键环节,养殖和深加工便能够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附加值。

    直播间附近,建起了冻库、熏肉房和发货仓库,每天有数百单新鲜猪肉、土鸡、香肠、腊肉等农副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村里计划打造彭家沟品牌,把更多农产品卖到山外。

    “只要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链条’够稳、够长、够强,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回家乡发展。”焦宪很有信心。

    跑跑书记的“两根筋”

    走出直播间,映入眼帘的是彭家沟村专门设计的吉祥物“篷仔仔”,憨态可掬。这个黑猪养殖产值过亿元的村子,“篷仔仔”被大家称作“全村的希望”。

    “三年前,我们的思路是依靠‘一黑一白’产业,发展猪—沼—果循环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现在,我们的方向没变,但是理念在更新。”焦宪说,时代在变,他告诉自己不能“一根筋”。

    “书记现在不是一根筋,而是两根筋!”杨情笑道,一根筋叫坚持到底,另一根筋叫与时俱进。

    以前是为生猪跑销路,为村里跑道路;现在是在网上跑流量,为发展跑项目……三年过去,焦宪还是那个为村里发展、为村民致富奔走的“跑跑书记”。

    眼下的彭家沟村,在建的利咸高速大河特大桥穿村而过、生物能源发电厂建设正酣、“聚贤草堂”和“唐崖书院”两栋建筑拔地而起……

    “生物能源发电厂快要竣工了!”焦宪介绍,建成后,村里家家户户的沼气管道都会连到这里,猪的粪便可以用来发电,沼渣沼液可还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

    “三年前,我还说过要发展乡村旅游,现在机会来了。”指着近在咫尺的利咸高速公路,焦宪介绍,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离彭家沟村几公里就有出口,而且服务区选址就在村里,办理了ETC的车辆可以直接从服务区下高速公路“秒到”村里。这几年,村里修建了农旅综合体“聚贤草堂”和农民职业培训平台“唐崖书院”,通过引进市场主体,以合作经营、保底分红的方式经营,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和学习培训。

    “坚持到底的那根筋讲完了,与时俱进的那根筋呢?”欢笑声中,有人问。焦宪说:“全国人大代表和村支书这双重身份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跳出‘一村一寨’思维,站在全县甚至全州的角度谋划黑猪产业发展,同时将直播基地办成新农人孵化器。从智慧猪场到云上集市,从沼气发电到冷链矩阵,用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农业基因,带领新农人把山沟沟里的黑猪拱成‘金招牌’,蹚出技术赋能+联农带农的乡村振兴新赛道。”

    再访彭家沟,看到的是变化,感受到的是生机。从“外来媳妇”到“返乡姑娘”,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奋斗;从田间地头到云端直播,换的是舞台,不换的是初心。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彭家沟人用手机开新路,让乡情变引擎,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