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从“小叶子”变“大产业”——咸丰县党建引领“三链融合”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全媒体记者谭俊 通讯员龙俊玮 吴禹

    春风拂绿野,茶山溢新香。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的“黄金季”,茶农们穿梭于层层茶垄间,正忙碌地采摘新鲜茶叶,茶叶加工企业通宵达旦,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供应市场。

    近年来,咸丰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夯实茶产业发展根基,通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推动资源向产业集中,人才向产业集聚,服务向产业集成,通过组织链、人才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一片片“小叶子”成为老百姓致富的“大产业”,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1745460091394.png

    来自河南的采茶工排队交茶,按斤取酬。全媒体记者李维君 摄

    组织固链 壮大茶产业规模

    “感谢村里龙书记,积极协调帮我把茶叶生产厂房的事情解决了。”4月21日晚,湖北施南茶徒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宪,正带着工人在新建成的车间忙着加工生产茶叶,连夜发往江浙一带。

    张宪口中的龙书记就是该县小村乡中心场村党支部书记龙毅。2024年,龙毅得知张宪正为扩建厂房发愁时,龙书记积极向乡党委汇报,成功争取到2024年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张宪每天生产加工鲜叶2000余斤,可辐射带动周边茶园1500亩、茶农800多户,每年为该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万元,实现企业、茶农、村集体经济互惠共赢。

    “近年来,围绕茶产业补短板弱项,通过新型农村集体扶持项目,统筹资金扶持11个村,修建茶叶加工厂、采茶工宿舍等项目11个,把资金资源向茶叶全产业链倾斜。”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燕介绍。

    该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大力推行“支部建在茶产业链上、党员聚在茶产业链上、农民富在茶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展模式,全面打造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今年我们新建了1260亩抹茶原料基地,免费为村民搭建遮阳架、提供遮阳网和肥料等物资,减少群众前期投入。”小村乡民营经济党支部书记、硒源山茶业公司负责人罗培高介绍说,人头山、瀑泉等8家茶叶企业聚集在链上,示范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该县高乐山镇杨柳沟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探索构建起“村党支部+市场主体+基地+农户+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党支部示范领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白茶260亩,带动全村发展白茶600余亩。

    “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在村党组织的积极协调下,基本都建立起了不同形式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黄燕介绍说。

    该县涉及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145个村级党组织和“两企三新”党组织,引领带动全县15万茶农种植茶叶达28.3万亩,年产值超20亿元,已成为涉及全县近一半人口的“大产业”。

    人才兴链 赋能茶产业升级

    种植规模上来了,产品质量是关键。

    为全面进行茶产业升级,该县借助举办“候鸟人才周”“回咸丰·庆丰年”“咸丰白茶文化交流”等活动,柔性吸引茶产业方面专家人才39人,为该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023年,该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由农科院派出邓余良专家团队来咸指导茶产业提档升级。

    自邓余良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围绕“咸丰特色茶产品开发”积极发挥专家人才优势,开展实践探索,在品种改良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标准制定和实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在邓余良、杨亚军等专家的指导下,帮助制定咸丰白茶3项团体标准,咸丰白茶成功入选2024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咸丰白茶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组建起一支158名技术人才队伍,常年深入各乡镇进行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进行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农户按照唐崖白茶团体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

    “我们还与省农科院专家合作,研发‘去夏增春’绿色种植管护模式。”该县茶叶专班负责人黄忠介绍,该种植模式就是不采夏秋茶只采春茶,在春茶采摘结束后,随即组织技术人才队伍指导农户、企业对茶树进行修剪、管护及病虫害防治,为来年春茶蓄积营养。

    据了解,使用“去夏增春”管护模式,有效破解了夏茶和秋茶品质不高,间接影响春茶质量的问题,不仅可使来年春茶每亩增产5%左右,还能使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同时,该县还积极挖掘乡土人才,大力培育“乡村主播”,赋能乡村振兴。“目前,活跃在网络直播间销售咸丰白茶的乡村主播达196人,他们通过‘流量’实现产品提升‘销量’,助力好茶出山。”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锐说。

    服务强链 推动茶产业富民

    连日来,咸丰县清坪镇杨家庄村清扬硒白茶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上,人头攒动,纤手翻飞,来自河南、湖南的160名“稀客”与本地村民一起,上春山,采白茶。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高峰期,但是随着劳动力短缺,部分乡镇茶叶基地面临采茶工短缺问题。为缓解这一难题,该县探索出“党政统筹+茶企主导+村级服务”三位一体劳务保障模式,县人社局党组根据各地乡镇用工需求,通过跨区域劳务协作,探索出“农时互补”协作机制,积极协调外省农闲时节的农民来咸务工,有效解决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

    外来采茶工到达基地后,属地村党支部主动承接任务,积极对接茶企和采茶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据统计,目前从外省到咸丰的采茶工人达500余人。采茶工较多的清坪、小村、黄金洞等乡镇,还组建“青年党员服务队”,轮流为外来采茶工提供优质服务。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级服务的协同保障模式,让采茶效率大大提高。”清坪镇柏杨坪村党支部书记饶楷说。

    咸丰地处武陵山腹地,距离全国大型茶叶交易市场千里之远,如何让深山好茶走出大山,一度成为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月16日清晨,咸丰白茶交易市场里,一辆辆咸丰县“茶链专运”物流车整齐排列,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将来自各乡镇的白茶进行清点、标记、装车。

    “为了第一时间把茶叶运出大山,送到客户手里,我们专门组织了专车进行运输,让茶企安心生产和落地销售。”黄忠介绍,上午11点发车,次日上午8点就能出现在千里之外的交易市场,让咸丰茶更快融入全国茶叶流通大市场。

    3月以来,国网咸丰供电公司出动“林丽共产党员服务队”1200余人次,加强线路巡视巡检,用心用情解决茶企用电问题,为春茶生产保驾护航。

    4月中旬,黄金洞乡党委组织乡属集体公司冉家寨村、黄金洞社区等党组织书记,前往江浙沪等地洽谈,签约意向订单300余万元,积极帮助茶农和茶企销售春茶。

    咸丰县在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围绕茶农茶企需求,主动靠前,精准施策,做好全周期服务保障工作,有效打通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据了解,该县2025年春茶季,产业效益再创新高。截至目前,已加工干茶600余吨,实现销售额5亿元,持续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小茶叶”逐渐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