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曹征服
武陵山中,有山有水,植被丰茂,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盛产野生菌。从初夏,至深秋,山野林间,形形色色的野生菌你方唱罢我登场,饱了人们的“口食福”,养了人们的精气神。
野生菌又名蘑菇、蕈(xùn),是一类大型真菌,已知的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250种。它多由菌盖、菌柄、菌托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是多种多样。其生长环境呈多样性,树丛或草丛中多见。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居多,雨后更容易找到。
若以有毒和无毒作为权衡利弊的唯一标准来给野生菌分个阶级、划个成分,那么,其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或者是无毒,可食;或者是,有毒,不可食。也就是说,这是单选题,不是多选题。选择的结果,与要命或不要命直接挂钩,再无“二话”可讲。因此,面对野生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务必坚守“小命无价,老命要紧”的生存法则,对于不认识的或是没吃过的野生菌,哪怕它“乖得不得下席”,也宁愿“放过三千,也不乱捡一朵”,来不得半点儿“朵把两朵不要紧”“试一盘儿”“火儿没得那么霉”。否则,结局便是“红伞伞,白杆杆,吃了躺板板”——“大脚趾拇朝天”。
就武陵山中的野生菌来说,凭世代民众的生活实践,已知枞树菌、九月香、阳雀菌、奶浆菌、蜂窝菌、刷把菌、羊肚菌、苞谷菌、茶树菌、石灰菌、荞粑菌、香菌、竹菌、洞菌等无毒,可食用。当然,说是可食用,没叫你打生吃,务必煮至熟透。否则,也许会导致“两头打标枪”——呕吐、拉稀。
野生菌生长在林区,其生长的环境受污染少,有的地方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外界污染。可食用的野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不折不扣的绿色食品,是山珍美味。
尽管野生菌鲜香无比,但男女老幼都要多小心。综合相关科普图片,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以下野生菌有毒,千万别吃: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