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 波
“以前收到起诉状,光琢磨怎么写答辩状就头大——写多了怕跑题,写少了怕说不清楚,最后干脆懒得弄了。”村民老王的话,道出了不少群众面对诉讼时的共同困境。如今,法院推行的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机制,从起诉、应诉两端同时发力,让诉讼路上的“提笔难”成为过去。
答辩状示范文本:让应诉从犯难变轻松
“李大姐,你看这份民间借贷纠纷的答辩状示范文本,表格里问‘对原告说的本金、利息有意见吗’,直接勾‘是’或‘否’,有补充写两句就行,不用费劲儿想格式。”日前,咸丰县人民法院唐崖法庭工作人员向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被告李大姐送达应诉材料时,指着附带的文本细细讲解。
李大姐翻着表格笑着说:“这比写家书还简单!我文化不高,以前总怕写不明白吃亏,现在对着勾就行,心里踏实多了。”
起诉状示范文本:让起诉从难开口变说得清
竭大姐因离婚纠纷想提起诉讼,却因不识字,连起诉状都没法动笔。
法庭工作人员得知后,在立案诉讼服务窗口随即拿出一份离婚纠纷诉状示范文本,引导说:“你为什么想离婚?子女哪年出生、打算由谁抚养?有没有共同财产?”一边按文本框架询问,一边帮她勾选、填写。
“没想到法院工作人员能帮我弄,这表格把该说的都列出来了。我说的话他们都记上了,不用我费脑子想词儿,真好啊!”竭大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满是感激。
这一贴心机制覆盖了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离婚等11类辖区高发民事案件。法庭在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时,同步电子送达对应类型的答辩状示范文本;原告立案时,也能在窗口自取或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获取起诉状示范文本。填空式的设计让当事人无需琢磨法律术语,靠勾勾选选就能理清诉求、回应主张。
示范文本的巧思藏在细节里:表格化设计把专业表述转化为拉家常式的问答——离婚纠纷里列着“是否同意离婚”“子女抚养权想怎么安排”;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中标注“对事故责任划分有异议吗”“主张的赔偿金额是否认可”。无论是起诉时梳理诉求,还是应诉时回应争议,当事人都能精准表达,不遗漏关键信息。
“以前审案,法官得从零散陈述里‘扒重点’,现在看示范文本填的内容,双方诉求和争议点一目了然。”唐崖法庭工作人员举着一份填好的文本说,“就像这起案子,被告在‘对借款金额有异议’栏打勾,备注‘实际只收到8万’,我们直接围绕这点调解,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从起诉时的“不知如何下笔”到“按表就能说清”,从应诉时的“怕写不明白”到“轻松勾填回应”,起诉状与答辩状示范文本就像两座桥梁,既帮当事人打通了表达障碍,也让司法服务更贴民心。
下一步,唐崖法庭将继续优化文本、拓展案件类型,让群众在诉讼中看得懂、用得顺,真正让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走得更通畅。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