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田埂上的法庭:一场因土地而起的家庭纠纷,这样收场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通讯员 孙思 冉洁

    土地是乡土中国的“根”,亲情是维系家庭的“魂”。当土地边界的争议遇上手足亲情的羁绊,如何既守住法律的底线,又护好亲情的温度?11月6日,咸丰县人民法院坪坝营法庭用一场“搬”到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给出了温暖而有力的答案——成功调解一起兄弟家庭间的土地纠纷,让濒临破裂的亲情重归于好,也让司法的温度浸润了乡土。

    这场纠纷的起点,藏着一个家庭的遗憾与矛盾。弟弟不幸离世后,兄嫂与弟媳因一块土地的权属划分各执一词,分歧从日常争执逐渐升级为对簿公堂。看似是一块地的争议,实则是一口气的较量——若简单以案办案,或许能快速划分土地,却可能让两家人的亲情彻底破裂。而对基层法庭而言,化解纠纷的终点从来不是一纸判决,而是让矛盾从根源消散,让乡土社会的和谐得以延续。

    2a40de56f9600bd1f8ac3182c2738512.jpg6f4c852042c2538dd75be5ff63d4702a.jpg

    “与其在法庭里听双方争辩,不如到田埂上看真实情况。”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没有局限于案卷材料,而是精准把握涉家事、涉邻里纠纷的特殊性,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争议地块。在争议地块现场,法官与双方当事人一同仔细勘查地形地貌,核对相关权属证明的记载,指尖划过的不仅是土地的沟壑,更是解开矛盾的症结。

    调解中,法官没有急于宣讲法条,而是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及其背后的实际诉求与情感困扰,在共情中让双方紧绷的情绪慢慢松弛。随后,法官从法理、情理、乡村伦理多角度出发进行疏导:一方面,向双方明晰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土地使用权、继承等问题的规定;另一方面,着重于唤起双方对已故亲人的共同追忆,引导他们珍惜血脉亲情,相互体谅彼此的现实处境与情感需求。

    “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弟弟在天之灵,肯定也希望看到你们和睦相处,而不是为了这点事起争执。”

    03.jpeg

    法理是标尺,情理是温度,法官的话深深触动了当事人。经过数小时的耐心沟通与释法明理,哥哥与弟媳逐渐从最初的情绪对立转向理性沟通,最终互谅互让,就土地边界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弟媳当场表示:“法官说得对!亲情比什么都重要,这官司我不打了。”并提交了撤诉申请。兄弟两家人的手重新握在了一起。

    此次坪坝营法庭深入田间地头,成功运用巡回审判模式化解家庭内部矛盾,是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诉源治理的生动实践:不把矛盾推出去,而是把服务送上门,用巡回审判的脚步缩短司法与群众的距离,用情理法交融的方式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它不仅高效、实质性地解决了个案纠纷,避免了亲情的进一步撕裂,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堂面向乡邻的法治公开课——当村民们看到法官在田埂上耐心调解,看到两家人从争执到牵手,便会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公平、温暖人心的力量;亲情不是可以被土地分割的东西,而是无论何时都该珍惜的传家宝。取得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司法力量,展现了司法的温度与担当。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