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当家产业——咸丰村民袁利武一坡藤茶撑起自家还帮了他们家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01.jpg

    全媒体记者 曹征服

    05.jpg

    藤茶鲜芽。曹征服 摄

    4月20日,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这一节气名称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反映出了节气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在北方地区,则是“终霜”的象征。

    谷雨这天,天刚蒙蒙亮,咸丰县坪坝营镇土司坝村村民袁利武便驾车外出,去接周边的乡亲来采藤茶。

    藤茶虽然名号中有“茶”,但却不是茶。它是葡萄科植物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et Gilg的枝叶。藤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血管、抗氧化、护肝、解酒等作用,因而,它既是一种健康饮品,也是一味中药。

    袁利武的藤茶种植基地位于土司坝村一个小地名叫岩上的地方。地名虽然叫岩上,但那一坡藤茶却是种在岩下的,位于岩下的一面坡地上。一坡藤茶,总面积106亩,除了他自家的1亩耕地,其余105亩都是租赁的其他村民的土地。

    02.jpg

    咸丰县艳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忙着采藤茶。曹征服 摄

    03.jpg

    咸丰县艳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忙着采藤茶。曹征服 摄

    采摘藤茶,一年四季中,要忙春、夏、秋3个季节。藤茶萌发力强,可谓夜夜在萌芽,天天在生长。采摘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一轮接一轮,循环往复,直至秋后不再萌芽时才停息。采茶季,用工多。务工的村民全是本生产组和周边其他3个生产组的人。为赶工时,自藤茶基地投产以来,袁利武一直坚持驾车接送采茶工。这样做,除了赶工时,还有一份业主对工人的体贴。袁利武说,距离藤茶基地较远的工人,每天一来一往,要花个把小时。免费接送,省得他们步行赶时间。如今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接送他们往返,只是小菜一碟。

    袁利武栽培藤茶,起步不早。他于2022年租赁耕地,扦插藤茶。2024年,藤茶初产。这之前,与咸丰县毗邻的来凤县的藤茶产业已成大气候,本县坪坝营镇其他村的藤茶产业也已成了气候。这之前,袁利武还在本县的一家企业务工,干的是泵工。这之前,袁利武独自务工,妻子冉艳红在家照料两位老人和两名孩子,日子平平常常,只能说是过得去。但是,将来子女读大学,以及成家立业,开销多着呢!两口子一盘算,趁着年轻力壮,精气神足,干脆拉个场子,创一番业。

    干啥好呢?

    当袁利武、冉艳红夫妇决定创业时,以坪坝营镇为主产区的咸丰藤茶产业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种植户产出的藤茶鲜芽,不愁销路;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不愁来路;产品出山,不愁没有客户。夫妇俩一拍即合,种藤茶。沿着已经成形的大路走,即可避免走冤枉路,还可避免一不小心崴了脚。

    万事开头难,必须一步步地踩稳当。

    当时,袁利武自家能够种植藤茶的土地有且只有1亩左右。种植1亩?只够拿来“打汤喝”。必须规模化种植,才能吹糠见米。

    武陵山中的咸丰县有11个乡镇(区),地理状况是“八山半水分半田”。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田土被承包到户后,每家每户的耕地都不多。居住在亚高山区域的农家,相对来说山大人稀,每家都有10亩、8亩耕地,但大多是坡地,地力贫瘠,且气候偏寒,产出不多。居住在河谷、平坝的农家,虽有成片的稻田,且气候温和,产出颇丰,但人口稠密,人均只有几分地。

    袁利武、冉艳红夫妇的家位于土司坝村的一座山坡上。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常年都在沿海一带务工,因而,耕地撂荒现象突出。袁利武与本生产组的村民和周边其他3个生产组的村民签订耕地租赁合同,租赁了105亩耕地。租赁的价格是每亩耕地每年200元,租期10年。双方约定,具体执行的租赁费,参照周边乡镇每年的标准,以及藤茶的市场行情,可酌情适当上浮,但每亩耕地每年200元,是保底价。

    因租赁来的耕地大多处于撂荒状态,长满了杂树杂草,且土壤严重板结,袁利武便采取用挖掘机挖、用牛犁和用人工挖“三结合”的方式,耕整土地。紧接着,便是起垄、覆膜、扦插藤茶。他先后从来凤县和本镇墨池寺村买回藤茶枝条,批量扦插。

    藤茶是藤本植物,匍匐生长。扦插枝条,其成活率不是一般地高,而是相当地高。幼苗时期,除草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咸丰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利于作物生长。当然,也利于杂草生长。藤茶苗期,从初春到秋后,至少要除5次草。垄上覆有地膜,杂草无从冒头,但垄与垄之间的行间,有名的杂草和无名的杂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像赶趟似的,你方破土,我已长苗,折腾得袁利武、冉艳红夫妇夜间做梦都在扯草。

    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给藤茶地除草,袁利武坚持不用除草剂。若用除草剂,看似除草效果好,看似事半功倍,但其残留对土壤和作物以及农产品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因此,他起初一直奉行人工除草。人工除草,或用手扯,或用薅锄薅,业主付出的是人力工钱,收获的是优质的农产品和心满意足的销售收入。

    04.jpg

    垄上覆盖地膜,垄与垄之间的行间盖上覆草布,杂草便统统熄了火。曹征服 摄

    科技改变生产,科技改变生活。随着覆草布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袁利武的藤茶基地的人工除草劳动,总算松了大劲。黑色的覆草布透气、透光、透水,对土壤结构没有不良影响。袁利武买来覆草布,把藤茶垄与垄之间的行间,盖得严严实实。这样一来,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杂草,便统统熄了火。

    06.jpg

    咸丰县艳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袁利武(左一)正在过秤村民采摘的藤茶鲜芽。曹征服 摄

    07.jpg

    采摘藤茶鲜芽的工钱,当天结账。曹征服 摄

    从藤茶基地创建到今天,袁利武、冉艳红夫妇已投入数十万元。其间,他们两口子信守一个原则:绝不拖欠民工工资。整个生产过程中,不论是用挖掘机整地的记时工资,还是人工采茶的记件工资,袁利武都是事毕结账,绝不拖欠。当自有流动资金不足时,他总是提前到当地金融部门提钱——宁愿自己承担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也不让辛劳的民工空手回家。

    本生产组和周边其他3个生产组的村民把各自的耕地出租给袁利武、冉艳红夫妇,除了按年获得稳定的租地收入,还于春、夏、秋3个季节获得采茶的务工收入,可谓一举两得。时下,袁利武、冉艳红夫妇经营藤茶产业,初见成效。可以说,正是土司坝村岩下的那一坡藤茶,在撑起了袁利武、冉艳红夫妇的家的同时,还帮助其他村民也撑起了他们各自的家。

    08.jpg

    藤茶干品。曹征服 摄

    从事生产经营,必须讲究师出有名。着眼长远发展,袁利武注册了咸丰县艳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的老板,是袁利武本人;其招牌名号,是老板娘艳红。

    这是啥子操作?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