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白涛 通讯员胡思宇
6月30日晚至7月1日上午,咸丰县普降暴雨,导致部分城区、乡镇发生洪涝灾害险情。咸丰县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全县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开展紧急救援。
据咸丰县气象局8时9分发布的暴雨临灾警报显示:过去12小时,高乐山镇累计雨量达353.5毫米,曲江镇达300毫米,其中高乐山镇降雨量已达到省内历史极值。强降雨导致县城中心十字街、南门等区域积水严重,大量商铺和部分房屋被淹,多辆车辆浸泡水中。此外,部分地方出现道路中断、山体滑坡等险情,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面对严峻汛情,该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县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众志成城展开抗灾自救,全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公安、应急、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火速奔赴一线,深入各社区组织抢险救援。电力、通讯等部门组织抢修队伍,调派应急车辆和备用电源,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畅通。国土、交通、民政、住建、水利、城管、卫健等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抢通受阻道路,排查水库、山塘险情,并着手进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

7月1日清晨,消防救援队员在观音桥转移被困群众。(通讯员牟军摄)

7月1日早晨, 民兵在击鼓寨路转运受困群众。(全媒体记者文朝顺摄)
“水位已涨至窗台高度!”7月1日凌晨,高乐山派出所接到紧急警情,观音桥一处低洼民房受洪水侵袭,屋内一名老人与一名儿童因门体受阻无法逃生。值班民警黄超与辅警孟传贵迅速赶赴现场,成功将两人转移至安全区域。
救援过程中,黄超发现该区域住户密集,怀疑仍有居民滞留,遂冒雨对周边房屋展开拉网式排查,通过高声呼喊、逐户敲门等方式,最终在一间民房内寻获一名独居老人,并协助其脱险。
凌晨1时许,随着水势持续上涨且逐渐失控,黄超等人立即扩大搜救范围,对辖区内多个低洼地段进行紧急巡查,先后发现十余处街道及民房存在群众被困情况。民警第一时间将现场险情上报指挥中心,随后联合赶赴现场的消防救援大队展开多批次联合救援,最终所有受困群众均安全转移。
1日8时许,因暴雨致沿河路积水严重。民警杨天碧、程胜在执勤途中接到市民常女士求助:其八旬父亲因停电导致呼吸机无法使用,需紧急送医。
此时,通往老人住处的道路已被湍急的积水淹没,水深及腰,水下情况不明。面对危急情况,杨天碧和程胜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涉水前往救援。
“老人家别怕,我背您出去!”杨天碧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背起。在齐腰深的积水中,他一手稳固地托住老人,一手拨开漂浮的杂物,在程胜的协助下,艰难而稳妥地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随后,两人将老人安全送达咸丰县中医院。

7月1日清晨,消防救援队员在廖家塘转移被困群众。(咸丰消防供图)
消防救援部门调派125名消防救援人员,出动22台消防车、11艘舟艇,携带救援绳、救生衣等抗洪抢险救援装备,赶赴高乐山镇、曲江镇等地进行救援。
廖家塘巷有居民200多人,平均水深有2米左右,需要用救生艇把被困群众摆渡出来,但从单元门到楼栋之间还有5米左右的距离,救生艇无法靠近,消防员只能自己游过去,把被困群众一个一个背出来。
“年龄最大的将近80多岁,最小的还没有满月。”咸丰县消防救援大队分队长贾艳鸽介绍,在这次参与救援的30多名消防队员中,有25名党员。
“天不亮就来到这里,首先就是转移群众。”作为廖家塘巷的为党员包保单位,咸丰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8名党一大早就赶来,协助转移群众。
据统计,全县共出动应急救援队伍3000多人、装备200余台,涵盖消防、武警、公安、社会救援力量等,紧急避险1.4万人,转移安置4200人,累计排涝15000方。
7月1日中午,随着降雨减弱,洪水开始退去,该县迅速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商圈,全县各乡镇也自发组织党员干部以及志愿者组成救灾队伍,奔赴受灾严重区域。他们主动亮身份、担责任,积极参与入户宣传、隐患排查、环境清理、秩序维护,全力协助受灾群众和企业恢复生产生活。

7月1日晚,咸丰县城十字街附近,救援人员与市民一起挑灯夜战清淤泥。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截至2日6时,供电部门累计出动专业抢修队伍21支、抢修人员285名、抢修车辆87辆,受灾的25条10kV线路、425个台区均已恢复,2.05万户受灾群众已恢复供电;通讯方面,累计出动抢修人员420人次,调配发电机210台次、卫星电话4部、卫星背包基站3套,启用应急通信车3台、应急发电车1台,退服的60个通讯基站已恢复38个,剩余22个基站正在抢修;全县党员、干部及消防、武警、民兵等6000余人,对县城区10个抢险救灾责任区域开展清淤、排渍等工作,城区69个较严重受灾点,已清理完成56个,清理面积17.2万平方米。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