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以心聚“新” 双向奔赴 ——咸丰县勾勒“筑巢暖‘新’精准护‘新’共治聚‘新’”画卷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全媒体记者 叶莉 通讯员 杨家明

    近日,咸丰县聚焦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开展送清凉活动,为新就业群体送上米、油、牛奶等物资,并贴心提醒防暑降温。

    外卖骑手、快递员穿梭城市街巷,恰似流动的血液,维系着城市肌理的鲜活运转。咸丰县以党建为引领、以民心为导向,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画卷上勾勒出“筑巢暖‘新’、精准护‘新’、共治聚‘新’”的温暖轨迹。

    流动的“家”筑巢暖“新”

    2022年10月,高乐山镇快递物流和外卖行业联合党支部成立,为新就业群体党员搭建起流动的“家”。

    “83%的快递外卖员来自周边乡镇,‘组织生活两头跑、党员身份揣口袋’成了普遍现象。”高乐山镇快递物流和外卖行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卢山指出痛点,有人因配送繁忙错过组织活动,有人离开户籍地后与党组织失联,渐渐成了“隐身党员”。

    支部靶向施策,打出“双找”组合拳:在入职登记表醒目位置增设“政治面貌”栏,从源头织密信息网;在快递柜、站点等高频接触点张贴“码上归队”小程序二维码,让党员扫码就可实现线上报到。短短数月,28名“口袋党员”重新亮明身份,回归组织怀抱。

    “以前总觉得自己像断线的风筝,现在每月固定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成了雷打不动的‘充电时间’。”物流司机祝腾荣感慨,支部特意将活动时间错开配送高峰期,既能让党员安心学习,又能现场解决大家提出的接单纠纷、生活难题等,每件事情都能得到回应,组织生活真正有了“人气”、解了“难题”。

    除了精神上的归属感,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也被时时放在心上。“夏天送餐太热,冬天又冷得受不了,还有人说吃饭不方便。”这是支部通过企业意见箱、驿站“心愿树”收集到的集中呼声。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成了支部行动的“指南针”。

    联动工会、人社、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一场暖“新”工程逐步落地,18个暖“新”驿站在商圈、社区拔地而起,5个服务阵地完成升级改造,16家餐馆挂上“小哥食堂”标牌提供优惠套餐。

    正午时分,外卖骑手覃贞敏拐进街角的暖“新”驿站,先给快没电的手机插上充电器,又把自带的饭菜放进微波炉加热。“以前累了只能蹲在路边歇一会儿,现在驿站比家还方便,渴了有热水,手机没电能应急,下雨还能借把伞。”覃贞敏话语里满是被妥贴照顾的踏实。

    从“热可纳凉、冷可取暖”的基础保障,到“伤可用药、累可歇脚”的应急服务,再到“免费充电、优惠就餐”的日常便利,20余项服务精准覆盖新就业群体的高频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0名骑手向高乐山镇快递物流和外卖行业联合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看到身边的党员这么优秀,我也想加入党组织,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外卖骑手王新权说。

    定制化关爱解除后顾之忧

    “以前一到寒暑假就犯愁,孩子没人管,带到站点又影响工作。”韵达快递派送员雷在涛的烦恼,在新就业群体中并非个例。

    支部联合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团县委办起“爱心托管”辅导班。“托管班时间从上午11点到下午6点,送餐高峰期我们再不用担心没人照顾孩子,太贴心了!”雷在涛忍不住点赞。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在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下完成作业,还能参加绘画、阅读、趣味游戏等兴趣活动,“接娃时,孩子总说‘托管班比家里好玩’,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截至目前,5期“爱心托管”辅导班让386名新就业群体子女在假期收获成长与快乐,更让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工作。

    新就业群体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三餐不定、作息不规律是常态,却总因“没时间”“怕麻烦”忽略了健康。支部联合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从血压、血糖等基础项目,到针对职业特点的关节检查,再到一对一的健康指导,让新就业群体“不跑远路、不花分文”就能摸清自身身体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能和全州同行同台比拼技能,太提气了!”在2025年恩施州新就业群体迎“五一”活动暨全州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上,咸丰县20名新就业群体代表在赛场上的飒爽身影,是支部为他们搭建成长舞台的生动写照。通过职业技能比赛、“最美骑手”评选等活动,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对象成为舞台主角,在比拼中提升技能,在认可中收获自信。

    “新”力量就位迸发治理效能

    6月30日晚至7月1日上午,咸丰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城区内涝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林苑巷急需人手!”卢山在迎风者志愿服务队群里发出号召,就被一连串的“收到”“马上到”的消息刷屏。20分钟内,35名快递员、外卖骑手迅速赶到,蹚着浑水搬物资、清淤泥。

    日常跑单时,由300余名骑手组成的迎风者志愿服务队伍还养成了“随手拍”“随单记”的习惯,路面破损、路灯不亮、井盖松动……这些“行走的民情档案”,成了社区治理的“千里眼”。他们将收集到的信息上报社区,社区迅速联动相关单位,建立“收集—反馈—处理—回访”闭环机制。无论是路面破损、路灯故障,还是邻里纠纷,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外卖骑手向锐拍下小区门口松动的井盖上报社区,“夜晚黑漆漆的,容易出事故。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修,现在看它稳稳当当,心里踏实了。”

    新就业群体还是政策传播的“轻骑兵”,围绕“清洁家园”、医保政策、创文创卫等,他们精心设计宣传内容,以“随单投递”形式向居民派发宣传单,遇到老人还会多念叨几句。

    “以前社区贴通知,大家没工夫看。现在骑手送货时顺带一说,大家听得特别认真。”晨光社区工作人员姚荷荻说,这种嵌入日常的宣传方式,让政策从墙上走到心里,居民满意度倍增。

    为激发更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支部还探索出“积分兑换”机制,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用积分兑换物资奖励。

    截至目前,已有30名新就业群体通过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炒锅等物资,累计兑换积分1340分,兑换物品62件,价值4500元。

    “支部规模虽小,发挥的作用却大。”卢山望着墙上“全省‘小个专’先进基层组织”奖牌,语气自豪。高乐山镇快递物流和外卖行业联合党支部就像一块精准嵌入新业态肌理的“磁石”,将500名新业态劳动者紧紧团结在党旗下,让“流动的群体”有了温暖的“组织坐标”,让“隐形党员”成为治理的先锋力量。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