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89-3863-0727
    广告

    不把厂子逼死,也不让伤者吃亏——咸丰法院“活封”设备破僵局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本网讯(通讯员刘洪军)“要是真把厂子逼停了,我的钱恐怕更难要回来。”看着车间里重新转动的机器,曾某的语气渐渐缓和。

    这是咸丰县人民法院处理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时的暖心一幕——法官既守住了劳动者的“救命钱”,又给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留了“生路”,用善意执行让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事情要从2024年8月说起。曾某在当地一家木制品加工厂打工时,不慎被机器绞伤手指,经认定为工伤后,劳动仲裁裁定工厂需支付他9万元工伤保险待遇。可仲裁生效后,赔偿款迟迟没到账,曾某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控,发现工厂账户空空如也。带着疑问,执行干警直奔加工厂,刚到门口就听见争吵声:“大雨淹了仓库,现在实在拿不出钱啊!”经营者赵某愁容满面;另一边,曾某捂着受伤的手指激动地说:“不赔钱,今天谁也别想开工!” 眼看矛盾要激化,执行法官立刻将两人分开,展开“背对背”调解。

    对赵某,法官耐心分析:“分期支付既能让工厂维持运转,也能保住信誉,要是拒不履行,‘限高令’‘失信名单’只会让生意更难。”

    转头又跟曾某算“情理账”:“厂子现在确实困难,逼得太急万一倒闭,赔偿款可能更没着落,不如给个缓冲期。”

    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冷静下来。最终,赵某主动提出分期还款计划,曾某也同意给予宽限期。为了让双方都放心,法官对工厂的机器设备做了“活封”——允许正常使用,但严禁转移变卖,同时协调人社部门先行垫付了部分赔偿款。没多久,首笔款项顺利到了曾某手中,车间里的机器也重新转了起来。

    这起看似普通的“小标的”案件,藏着法院的“大考量”。面对劳动者的急难愁盼和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咸丰法院用善意执行破解“两难”,既让法律权威得到维护,也让司法温情直抵人心,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关键词: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