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趎 张巍
自要素式示范文本推行以来,县人民法院主动作为、深化创新,依托“线上+线下”多维度一站式服务,以标准化、模板化的文书指导为抓手,在诉讼全流程中主动引导群众,从实质上减轻当事人诉累,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便民码”扫码就下载 降低诉讼成本
“我想打官司要回3万元借款,可这诉状怎么写啊?”年逾六旬的老刘来到法庭咨询时,满脸愁容地说,“我在网上问了问,法律服务费高得吓人,代写诉状也要近千元,我实在负担不起。”
法庭干警了解情况之后,指着粘贴在服务窗口的二维码,向老刘介绍起要素式起诉状:“您扫这个码,就能直接下载对应的要素式起诉状模板。上面把当事人信息、借款金额、借款时间这些关键信息都列成了表格,您跟着提示填完基本信息,就是一份合格的诉状了。”
在干警的耐心指导下,毫无诉讼经验的老刘顺利地完成了起诉状的填写,当天就办完了立案手续。
要素式起诉状的推广,不仅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讼成本,减少了因材料不全来回奔波的麻烦,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写诉状,更提升了法院的立案审查效率,让司法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要素式文书”下基层 入驻村委综治
“你们这个要素式起诉状搞得真不错,很方便,还有专人指导填写。”在法庭立案窗口,活龙坪乡野茶村的老李拿着填好的材料,向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此前,老李帮老乡盖房,8000元劳务费迟迟未结,多次追讨无果。他先到村委会寻求帮助,经村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仍未达成一致,村委会工作人员建议他通过诉讼维权。可“怎么写诉状”成了老李的难题——就在他犯愁时,村委会工作人员拿出了法庭提前存放在村里的要素式起诉状模板,一步步指导他填写。不到半小时,老李就将诉讼材料准备好了。立案后,经法院先行调解,老李很快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劳务费。
为更好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诉讼服务,法庭积极对接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及村支两委,通过法治夜校、法律讲堂等多种方式,对基层人民调解员、兼职调解员开展要素式示范文本相关内容的培训,充分发挥基层解纷力量,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诉讼服务“绿色通道”。
“要素答辩状”助庭审 提升诉讼质效
“我从没打过官司,到了法庭该说什么?要是说不清楚怎么办?”刚到法庭递交立案材料的小王,向法庭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针对小王的担忧,法庭工作人员立即为他提供了对应案件的要素式答辩状示范文本,并逐条指导他结合自身情况填写。借助表格式、要素化的文书引导,小王很快理清了思路,对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有了清晰方向。一周后,在法庭的组织下,小王通过调解成功维权,他特意回到立案窗口道谢:“多亏了这份要素式答辩状,我提前理好了要说的话,庭审时一点都不慌,能把事儿说清、理顺!”
小王的顾虑,正是县域群众面临的普遍难题。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第一次“打官司”,不熟悉司法流程,庭审时还可能因为紧张导致表达不畅,影响维权效果。而要素式答辩状通过提前引导当事人梳理事实、明确诉求,既帮他们增强了诉讼信心,也让他们能更顺畅地行使诉讼权利,有效提升了纠纷化解的质效。
要素式示范文书是更好地回应群众司法需求,更加便利群众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民举措。在今后工作中,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积极推广、正确引导,将示范文本应用贯穿纠纷化解全流程,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高效化解。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