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 宵
9月10日,坪坝营镇的烟田全面进入上部烟叶“带茎采烤”阶段,技术员现场指导,烟农忙碌采烟,垄间满是丰收的气息。
咸丰县今年种植烤烟3.85万亩,是全国优质烤烟种植区之一。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技术革新,变原来的上部烟叶逐片采摘烘烤为现在的一次性砍下“带茎采烤”,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
“先看成熟度,特征是从顶部向下第3、第4片叶显得发黄、叶肉饱满;再找下刀的位置,也就是从最下边的一片叶子的下方3到4厘米处平斩。”在坪坝营镇黄鳝坝村烟农严易兴的烟地里,烟叶生产技术员手把手地指导采收。
按照技术要求,实施“带茎采烤”的烟田需提前做好中后期管理,必须清除烟株的花杈,单株上部只保留4-6片叶。当上部叶片生长成熟了,才一次性砍下来。

采收后,编杆、上炕时,要“稀上竿,密装炕”,把成熟度高的烟叶装在高温区,以便烘烤均匀。
这一精细操作的背后,是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对烤烟生产的难点之一的有效破解。此前,烟农长期受到上部烟叶“烤青、挂灰、等级低”的困扰,传统的采烤方式使优质烟叶的潜力难以释放。自2021年以来,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探索推广上部叶片“带茎采烤”技术,通过保留上部成熟叶片的茎秆,利用茎秆的水分传导,延长叶片的变黄时间,从根源上解决了上部叶片“僵、厚、杂”等问题。同时,总结出了“四步精准法”:对采收、变黄、定色、干筋各环节的温度、湿度进行精准把控,使得烘烤出来的烟叶油分更足、香气更透。
“我种烟10年了,只有今年产出的上部烟品质最好。”在烟叶烘烤房外,烟农邹纯勇捧着刚出炕的烟叶,脸上满是惬意。
邹纯勇说,以前的上部烟叶总是卖不上好价钱,如今“带茎采烤”,每斤能够多卖1元钱。再就是,由于简化了采摘流程,以前需要3个人干的活,现在只要2个人就能完成。他的烟叶色泽金黄、油润饱满,凑近一闻,香气浓郁。他今年种烟70亩,可望收入30万元左右。
一项新的生产措施的落地,离不开保障体系的支撑。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构建起了“技术指导+设施升级”的双保障模式:组织全县103名技术员分片包干,从对烟叶成熟度的鉴别,到对烘烤参数的设定,全程“一对一”地指导烟农;投入资金,改造升级烘烤设施,在全县建成了1026座新能源烤房,全部配置了温度湿度智能调控系统,不仅让烘烤环境更稳定,还实现了燃料成本降低10%左右、碳排放减少30%左右。更值得关注的是,原来被废弃的烟秆,如今通过回收、加工,变成了生物质燃料,又将其用于烘烤烟叶,形成了种植-烘烤-烟秆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助力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去年种的100亩烤烟,全部是采用的上部烟‘带茎采烤’技术,每烘烤1房,增加收入1000多元。今年,我牵头组建了专业采收队,带着周边5户烟农一起干。”坪坝营镇烟农伍勇军的经历,成为新的生产技术带动烟农抱团发展的生动注脚。
据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统计,今秋全县上部烟叶“带茎采烤”的技术覆盖面已达95%,上部烟叶等级合格率提升了12个百分点,烟农每亩平均增加收入 300多元。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上部烟叶“带茎采烤”的技术参数,让全体烟农都能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红利,赋能烟叶产业提质增效。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