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黎平、田丽彬) “公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想清楚’之后的结果。”9月12日,在县委社会工作部“笔尖课堂”培训现场,来自县委政策研究室的授课老师一句话,让不少年轻干部停下笔、抬起头。
没有传统长篇理论,不照本宣科,培训从一开始就直击公文写作的“核心误区”。 本次课堂以“当好一片‘绿叶’”为题,却意在“刷新思维”。主讲人围绕“心态—方法—能力”三层递进,借助真实案例还原写作现场——从通知、汇报到调研报告,逐一拆解“内容怎样才实、语言怎样才准、格式怎样才对”,引导大家摆脱机械套用、空话连篇的旧习惯,转向“文如其事、简洁清新”的新风格。
“以前写材料总想‘安全第一’,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好公文不是‘没毛病’,而是‘有用处’。”一位参训干部在课后这样说。
现场,笔尖划纸声、低声讨论声、偶尔响起的笑声,交织成一场真正的“写作觉醒”。大家普遍反馈,这一课“来得及时、讲得透彻”,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拿着案例讲实操、贴着业务讲方法”。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