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刘洪军、胡艳)“真没想到案子都过去八年多了,法院还在管这事,而且还把我的钱要回来了,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在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一起跨越八年的执行旧案成功执结,申请人宋某拿到拖欠已久的货款时,难掩激动之情。
时间回溯到2017年,龙某因房屋装修,从宋某经营的装饰材料店购买了一批价值5万元的装修材料。支付定金后,剩余的35000元货款却久未结清。宋某多次催要无果,无奈将龙某诉至法院。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立即展开调查,通过查询财产线索、走访周边群众等方式,始终未发现龙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龙某本人也更是如同“人间蒸发”般销声匿迹。由于暂无执行条件,该案只得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暂时结案。
今年8月,案件迎来转机。申请人宋某通过抖音平台意外发现龙某的踪迹——其在外地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宋某第一时间将线索反馈给县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
执行指挥中心接到线索后,立即安排三名执行干警赶往目的地。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干警,龙某先是十分惊讶,随后仍以“手头资金困难”为由推脱还款责任,试图蒙混过关。执行干警注意到,龙某经营的修理厂门面宽敞,客户众多,显然与其声称的“资金困难”不符。
针对这一情况,执行干警现场展开了释法说理工作,一方面从情理出发,劝说龙某为家人着想,若长期被列入失信名单不仅自身出行、贷款等受限,还可能影响子女未来的就业;另一方面从法律层面明确告知其若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判决,将涉嫌拒执罪,面临刑事责任。
听到“刑事责任”四个字,龙某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态度瞬间转变。他当场联系妻子筹备资金,将35000元货款一次性履行完毕。这起历时八年的积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很多人误认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就是案件的终点,实则不然。“终本”只是执行程序的暂时中止,并非权益保护的“休止符”,执行案件终本后,其他程序依然运行,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依然有效,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始终在法院的保护范围内,一旦发现新的财产线索或具备执行条件,执行程序将立即重启。终本不是终点,案件一日不结,执行一日不歇。
今年以来,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持续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对历年来的终本案件进行逐一梳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一案一档、动态跟踪”,每一起“沉睡”案件都有人管、管到位、管到底。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