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中旬开始,县植保站对马铃薯晚疫病开展了跟踪调查,于3月29日在清坪镇龙潭司村1组(海拨520m,品种马尔科)始见中心病株。始见期较2023年提早37天,较常年提早15天以上。结合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数据、种植品种、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马铃薯晚疫病将大发生,二高山将明显重于低山。
一、主要依据
1、菌源广泛:晚疫病为马铃薯田间常发病害,主要栽培品种米拉、鄂薯5号等抗病性较差,种薯带菌率高,气候条件适宜时极易发生流行。
2、气候条件:据本县中长期天气预报,4月上旬雨日占8天,降雨天气明显增多,且气温明显回升;而4月中下旬降雨也略偏多,有利病害发生流行。
3、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晚疫病发病较迟,马铃薯喜获丰收,农户心存侥幸疏于预防。
4、今年2月以来两次低温冰冻天气,使海拔600—1100米低山、二高山马铃薯均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推迟出苗季节并将加重病害的影响。
5、晚疫病预警系统6个监测点3月26日数据显示,多地进入防治适期:活龙坪乡观音塘(海拔472m)4代1次感染;唐崖镇三角庄(海拔700m)3代2次感染;高乐山镇杉树园(海拔720m)3代1次感染;清坪镇排丰坝(海拨820m)3代1次感染;坪坝营镇梨树垭(海拔1008m)2代4次感染;曲江镇土地坪(海拔1090m)2代3次感染。
二、防治意见
今年2月,我县低山、二高山马铃薯不同程度受冻,对马铃薯高产稳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今年马铃薯生长期推迟,而晚疫病始见期提早,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当前马铃薯正值块茎膨大期,而病害即将发生流行,各地要密切关注未来天气状态,加强田间巡查,及时组织农户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防治,确保夏粮增产丰收。
1、防治适期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显示,活龙坪乡观音塘、唐崖镇三角庄、高乐山镇杉树园、清坪镇排丰坝4个监测点区域进入预防期,即低山已进入防治适期。
建议800米以下低山区,3月30日-4月10日,喷施第一次保护药。800—1200米二高山,4月中旬喷施第一次保护药,1200米以上地区4月下旬喷施第一次保护药,以后结合天气状况,每隔10天左右再防治1—2次。
2、推荐用药
未发病田块可施用保护剂,可亩用80%代森锰锌100克、25%嘧菌酯30毫升或72%霜脲·锰锌100克;已发病田块施用治疗剂,可亩用68.75%氟菌·霜霉威(银法利)75毫升、23.4%双炔酰菌胺(瑞凡)或52.5%恶唑酮·霜脲氰(抑快净)27克,以上药剂兑水45—60公斤喷雾。
提倡施用31%恶酮·氟噻唑(增威赢倍)、10%氟噻唑吡乙酮(增威赢绿)、43%霜脲氰·双炔酰菌胺、50%氟啶胺等新农药,以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当田间出现发病株时要选用治疗剂,同时加入有机硅助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喷药时用水量要足,并力求均匀细致。如药后遇雨,要及时补喷。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