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各地水稻陆续抽穗,这是水稻穗颈瘟等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对不同类型田块进行分类指导,抓好以穗颈瘟为主的后期综合症防治,确保水稻增产丰收。
一、发生趋势
根据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后期天气走向,预计以穗颈瘟为主的水稻后期综合症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穗颈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偏轻、部分品种中等发生,“两迁”害虫中等发生。
二、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本站气象资料显示:2024年我县水稻进入大田生长期以来,6月份雨日≥0.2mm15天,雨量262.1mm,较常年降雨量明显偏多。7月雨日≥0.2mm为15天,月均气温25.7℃,降雨量165.3mm,气温较常年偏高,降雨量略多于常年。
尤其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我县长期处于阴雨寡照天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一是造成生育进程延迟;二是多雨天气使稻田灌水较深,水稻根系生理代谢受阻,植株出叶速度减缓,群体生长量不足;三是雨水过多造成窜灌窜排,且田间湿度偏大,加重了叶瘟、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据7月底至8月1日田间调查,叶瘟病田率17.2%,病叶率0.75%,为近五年最重年份;纹枯病病田率100%,病蔸率43.94%,个别田块已有穿顶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因7月下旬防治得力,主害代“两迁”较常年略轻,稻飞虱百蔸虫量485头,稻纵卷叶螟平均卷叶率3.57%,百蔸活虫数48.1头,其中坪坝营镇花台山一田块百蔸活虫数高达480头。
7月下旬中后期多雨,而8月上中旬阵性降雨偏多,对后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两迁”害虫的发生有利。
三、后期综合症防治技术
1、穗颈瘟:当前各地水稻陆续进入抽穗期,各地要加强指导,组织农户切实打好穗期保护药,确保水稻增产丰收。水稻抽穗10%左右施用一次破口期保护药,抗病品种可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感病品种及常规稻可喷施75%三环唑;齐穗期选用75%三环唑或40%稻瘟灵再防治一次。
2、稻曲病:水稻进入孕穗第六期(剑叶叶枕平,抽穗前7—8天),结合防治纹枯病,选用24%井冈霉素A、20井冈·噻呋或75%戊唑·嘧菌酯等进行预防。
3、纹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4%井冈霉素A、12.5%氟环唑、24%井冈·噻呋酰胺或75%戊唑·嘧菌酯。7—10天后再防治1次,确保穗期中上部功能叶健康。
当前,各地水稻“两迁”尤其是稻纵卷叶螟仍有一定程度发生,个别田块有成灾态势。因此,各地要克服麻痹思想,要结合水稻穗期综合症的防治,加入对口防治药剂,搞好大面积防治,减轻主害代“两迁”害虫的发生程度。
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240克/升虫螨腈30-40克、10%四氯虫酰胺20-30毫升或15%茚虫威3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同时,可选用三氟苯嘧啶、醚菊酯、氟啶虫胺腈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稻飞虱,严防后期穿顶成灾。
考虑到个别田块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且开始进入高龄幼虫期,可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药剂混配使用,并加入助剂、用足水量,以提高防效。根据虫害抗药性发展情况,不建议单独使用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提示:
防治水稻后期病虫害,要抓住病虫害发生初期、破口抽穗期等有利时机进行防治;要根据水稻品种、病情、虫情及苗情选择施药次数及药剂配方;注意科学用药、交替用药,生物农药不宜与杀菌剂混用;亩用水量电动喷雾器不得少于3桶,施药后遇雨要及时补施;注意科学安全用药,不随意加大药剂用量,避免中午高温时施药,施药人员加强安全防护等。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